《小学生生活化、个性化习作研究》实验课题
(2012-10-06 17:36:33)
标签:
少儿薛法根钓鱼岛习作作文 |
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生生活化、个性化习作研究》实验课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掀起十年之久的今天,新旧教育观念在碰撞中交融、更替。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尤其是我校的《学校创新性活动开展与幸福教育体系研究》方案的实施,使处于新旧观念交替中的我们愈发感觉到传统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局限性。教学策略、写作策略、评价策略都有不同程度低于现实作文教学脱节。目前国内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习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于文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教学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关注学生个人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的角度对“作文教学”的教、写、评做系统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
1、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告诫我们,只有解放学生的心灵,关注生活,充盈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写出充满灵气的富有个性的文章。
2、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3、目前国内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习作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倡导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于文体限制的表达方式,教学形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关注学生个人的感受。在多次参加全国“现代与经典”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我们多次听到薛法根在课堂教学的每篇课文中,总不忘记渗透习作,写片段,小练笔,写感想,写体会,模仿写……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的习作极具个性化生活化。还有张祖庆老师的《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的习作指导,涵盖了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把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人写得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给我们对学生的写作辅导树立了典范。
三、实验内容:
(一)、注重生活积累,拓宽习作资源,探索生活化、个性化习作教学策略模式。
1、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2、着眼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日常的闲谈、活动、游戏等,提高生活中积累的质量。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3、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练笔,仿写,写感想,写体会。把习作渗透在每一篇语文课中。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习野炊,运动会,远足,参观风景名胜。布置学生观察花草树木,鸟鱼昆虫,天气变化。
(二)、探索习作过程中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培养通过查找资料、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思考等方法积累素材的能力。
(三)、作多元化评价机制,引导自由表达,培养创新能力。
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议,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向的语言信息中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2、鼓励学生写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文章。
3、开辟“习作秀”专栏,对优秀作文在班上进行范文欣赏,在习作秀栏里进行展示。并推荐到学校四叶草里发表。或者投稿至全国各地作文刊物发表。
四、实验目标:
1、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养成积极审视生活的习惯,拥有一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大脑。这样才会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2、促进学生写作由害怕头疼到喜欢,由喜欢到爱不释手。
3、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倾,有事可述,有景可描。
4、对学校进行的《学校创新性活动开展与幸福教育体系研究》起推动作用。
五、实验程序:
(1)、研究步骤:
本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实验期暂设一年。
1、准备阶段:(2012年8月至9月)成立课题小组,明确观点,更新教育理念,做好实验准备。
2、初步探索阶段:(2012年10月至11月)制定总体方案,搜集资料,整理信息。
3、实验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全面进行实验,做好记录。
4、总结阶段:(2013年7月至8月)认真总结,写好论文。
(2)、研究措施:
1、成立由六年级语文首席教师负责,全组8名语文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并根据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明确的分工负责。
2、收集整理相关的经验成果资料,了解全国各地教育名人专家的研究成果,把先进的习作经验与自己的已有经验融会贯通第实施到课堂教学之中。
3、定期组织全课题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总结经验,使教师自觉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争取与学校语文大师们共同探讨,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保证我们的课题研究有质有量。
六、课题的实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认识课题研究的内涵。
1、丰富学生的生活,倡导个性化习作的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学生目前作文来看,抄袭严重,“闭门造车”的虚假作文严重,无病呻吟的作文严重,空洞口号的作文泛滥,干瘪无肉毫无语言色彩和生机的作文成灾。我们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试图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让学生说实话诉真情。为此,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的习作鲜活起来。
2、小学六年级是关键时期,我们全组8位语文老师不断学习全国有经验教师的习作教学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应该成为我们教师队伍永不变色的主题。小学生习作生活化、个性化教学要取得成果,我们必须学习全国各地作文教学经验,同时要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能力。像薛法根、于永正、王崧舟等教育专家们,在作文指导上真的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手到擒拿。我们要经常看名师的录像,学习名师的文章和做法。互相学习,写好反思,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名师作文教学为榜样,以优质作文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
3、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评讲课。尤其是评讲课一直是我们忽视的一个环节。学生好的作文讲评,好在哪里。学生差的作文进行梳理,明白差在哪里。
(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学会观察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生活的第一首材料。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是学生养成良好习作的基础。第一,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抓住特点观察,其次有顺序地观察,再就是在观察中比较分析鉴别。第二,拓宽视野。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帮助学生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感悟生活,让真情在笔尖流淌。第三,亲近大自然。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在观察中感受,这些感受便是珍贵的习作源泉。第四,开展多彩的活动。各种游戏活动,升旗仪式,精选干部,野炊,远足,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
2、丰厚积累,厚积薄发。
做读书笔记,摘抄,背诵古诗名言警句,每日一句,论语等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底蕴。
3、自由表达。
“心由情动,文随情发。”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情动”,最后到“笔动”。
(1)、课文仿写法:如学习了课文《山中访友》后,也让学生照着五自然段的样子,和山中的其他朋友打打招呼。
(2)、小练笔: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如:学了《草虫的村落》后,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3)、续写:例如学了《穷人》这课后,展开想象,桑娜的丈夫回来后,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后生活的怎么样。
(4)、写感想:例如学了《怀念母亲》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有触及你的心灵深处,写写你自己的母亲。或者结合时事写写,六年级上册二单元全部是爱国题材的课文,请根据当前的形势,写写钓鱼岛的作文。或者写写“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5)、写片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时写几句感想体会,或者就某个话题写个片段。
(6)、配图写话:就你喜欢的人、物、事、景,配上你的图画,写出文章。
七、实验的人员及对象和时间:
人员:六年级8个语文教师。组长:曹春香。组员:张丽等。
对象:六年级8个班的学生。
时间:暂定一年(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