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重看股:炒鞋与炒奶茶收的都是智商税

(2021-04-04 21:57:58)
标签:

股票

财经

炒鞋

分类: 郑重看股

郑重/文

郑重看股:炒鞋与炒奶茶收的都是智商税


这两天,消费圈上了热搜的两条新闻挺有意思。

一条,是炒鞋。炒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之前是炒洋品牌,现在是炒国货,比如一双标价1000多元的李宁牌球鞋炒到了48000多元。

一条,是排队买奶茶,深圳一家奶茶店开业,排号买奶茶的人排到了6万多号,据说为了买一杯几十元的奶茶,要在炎炎烈日下排队八九个小时,甚至有人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找黄牛代买一杯奶茶。

搞不懂。

反正郑重这个年龄是搞不懂的。

不过,或许有企业炒作的成分,但确实不是托,确实是存在的。

读初中的儿子,一直对鞋是情有独钟的,这两年没见过他要钱买什么品牌的衣服,但经常会提出要求买鞋,当然是价格不菲的网红鞋。当然,他不是为了炒,似乎只是为了让同学们看到他有一双网红鞋。现在想想,上学的孩子平时穿校服,能显示不同的,似乎就是穿的鞋。

在美国读高中的大女儿,因为疫情一直在国内,平时对穿什么品牌的衣服倒也没有太多的要求,不过,她经常做的事情是,买奶茶,到商场基本上是要排队去买一杯奶茶的,在家呆着的时候也经常要叫个外卖,叫的也是奶茶。不过,她对品牌似乎没啥要求,当然,也就那几个品牌,比如喜茶、星巴克。问她,奶茶与冰箱里的可乐、果汁啥的有啥区别啊,她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就一句,年轻人都在喝呢。

当然,靠如同我儿子那样的观念,鞋是炒不起来的。炒鞋的主力,是那些为了通过炒鞋赚钱的企业或者个人。比如,这波上热搜的新闻,不少新闻说“有人通过炒国产鞋几天赚了一辆车”。真假不知道,郑重知道的是,此前炒洋品牌的鞋,有不少人因为炒鞋诈骗几百万、上千万进了牢房,在这波棉花事件中,还有不少囤货的炒鞋商积压了几百万甚至数千万的洋品牌球鞋,亏得体无完肤。

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为什么炒鞋?一开始是品牌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品牌的企业做的噱头,限量生产,推高价格,提升品牌影响力。后来有一些平台以及个人把这个噱头进一步放大,当成了赚钱的工具,然后,就把炒鞋做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包括一些金融的手段都参与了进来,于是炒成了一个鞋圈,炒成了一个杀猪盘。一批奔着一夜暴富的借钱或者加杠杆参与炒鞋,结果已经知道了,一批人血本无归。

突然间发生的棉花事件,让这些炒家又找到了炒作的由头……

最终赚钱的,只有品牌企业、平台,参与炒鞋的,恐怕大部分被割了韭菜。

炒鞋成了投机,炒奶茶呢?看上去奶茶不会成为消费者投机的工具,只是企业利用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做的“成功营销”。

不过,奶茶热背后其实还是资本的角力,一批大资本投入巨资到这个行业,鼓动着一批个人加盟或者投资到这个行业里来,赚钱的又有几个呢?行业内公开的数据是,至少数十万家奶茶店中,不亏钱的不到2%。而那些品牌店,也都在资本的推动下奔着上市去了,招股书显示的数据,还都是亏损的。

炒鞋与炒奶茶,玩法不一样,不过,收的其实都是智商税,只是对象不一样而已。

这似乎不是商业的本质。

从这一点上说,都走不远。

你觉得呢?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