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看股:自称与蚂蚁集团没有可比性的京东数科独立性有几何

标签:
财经股票京东数科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在马云控制的蚂蚁集团宣布在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同步上市并顺利过会不几天,刘强东为实控人的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数科”)科创板上市也于9月11日出炉。10月16日,上交所披露了京东数科对于科创板上市首轮问询函的回复。
与蚂蚁集团营收有不小差距的京东数科,在招股书中特别强调了一点,蚂蚁集团等公司的客户群体、经营范围、业务模式与其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财务数据并不具直接可比性。
不过,在投资者看来,尽管两者都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但说白了赢利靠的还是“借钱”。
京东数科于2014年2月推出了业内首款信用消费产品京东白条,开创了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先河,此前估值也已近2000亿元。
核心的问题,刘强东作为京东数科的实控人是不是符合相关规定。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刘强东为京东数科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而京东数科的第一大股东为京东集团协议控制的企业宿迁聚合,持股36.80%。
对此,上交所提出了“认定刘强东为公司控股股东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未认定宿迁聚合或京东集团为发行人控股股东的依据是否充分”的问题。
实际上,刘强东直接持有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8.86%,但通过领航方圆、宿迁聚合、博大合能间接控制总股本的41.49%,共计占50.35%。也就是说,刘强东的表决权居然占了74.77%,对于京东数科,几乎掌握了绝对的控制权。
京东数科的CEO陈生强,仅占4.23%的股份。
京东数科回应称,刘强东合计控制发行人的表决权比例为74.77%,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者关心最多的问题,更多的集中于京东数科对于京东集团的依赖度是不是过高。
京东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具备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从资产、业务、机构、实际收入贡献来看,在经营上不存在对京东集团的严重依赖。
公司的解释是,公司具备独立的、与经营有关的业务体系、资产和技术,资产产权清晰并完全独立运营;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内部经营管理机构,能够在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上独立行使决策、管理职权。同时,公司在研发体系、业务布局、客户拓展等方面均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具有成熟的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
此外,公司不断拓展京东生态外的客户和生态伙伴。报告期各期,公司来源于京东集团生态外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不过,京东集团超4成的输血,以及四年间收入占比仅2.64%的下降,对于京东数科而言虽算不上“严重依赖”,但对其独立性而言仍然不算乐观。
尽管有京东集团输血,京东数科的业绩依然差强人意,其营收能力和盈利能力,甚至可以用实在是太低来形容。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及103.27亿元。
盈利能力更差,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1.3亿元、7.9亿元和-6.7亿元。
背靠京东4.17亿活跃用户,业绩甚至比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一些持牌消金公司都差,这样的成绩单,实在不值得骄傲。
不过,京东数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问询,京东数科则强调,其目前没有控股或者实际控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属于金融控股公司,不适用《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
实际上呢?京东数科还是一家以金融尤其是借贷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这也给公司未来带来很大的政策风险。
对于《民间借贷规定》调整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京东数科回应称,该等规定在适用范围等具体执行方面的细则仍处于进一步明确的过程中,可能对公司与金融机构开展的相关业务合作产生影响。
京东数科还补充称,2020年7月12日,银保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合作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内控制度、准入前评
所以说,京东数科还是承认了自己的金融属性。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数科的供应链金融曾两次踩雷,“两任领导因为踩雷事件离职”。踩雷的原因,“是因为企业风控做得不够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数科上市前大量中高层出走,500人离职群爆满。
离职群的人员认为,留不住人才,企业出现断层,发展和创新动力不足,这是京东数科没能交出满意的成绩单的主要原因。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