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看股:以科技股登A的吉利汽车竞争对手瞄准的是传统车企

标签:
财经股票吉利汽车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吉利汽车A股上市的速度还是蛮快的,从提交申请到过会只用了28天。
28天的时间仅次于蚂蚁集团的25天和中芯国际的19天,也算是速度。
按照9月28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的信息,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上市。
这是科创板整车上市企业第一股。
招股说明书显示,吉利本次初始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约17.32亿股,发行可以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初始发行股票数量的15%。
对于资金用途,招股书显示,本次募资主要用于项目投资,总额约204亿,其中拟用募资200亿进行投资,包含新车型产品研发80亿、前瞻技术研发30亿、产业收购30亿元,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吉利汽车说了,“我不是汽车股,我是科技股”。
吉利汽车二次上市锁定科创板,显然是看中了科创板的“高估值”。据wind资讯,截至9月29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首日平均涨幅达163%,平均市盈率(PE)为30倍。对比吉利汽车在港股约15倍的市盈率,科创板溢价更高。
如果首日获得如此涨幅,吉利汽车敲钟后,市值很可能超越上汽集团,甚至取代比亚迪,成为国内车企市值“一哥”。截至29日收盘,港交所上市的吉利汽车(00175.HK)市值为1484亿港元(约为1305亿元),仅次于比亚迪的2943亿元、上汽集团的2235亿元。
另外,就是按照传统汽车行业来算,吉利汽车确实也没多大优势。
从销量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吉利汽车三大品牌合计销量(含领克品牌)分别为126万辆、150万辆、136万辆及53万辆。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坐稳自主品牌第一的宝座。
从收入来看,吉利汽车发展颇为成熟,连续多年盈利。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元、125亿元、82亿元和23亿元。
不过,这两年,吉利汽车销量下跌,业绩下滑,并有扩大化趋势。
2019年和2020年1-6月,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滑-9%和-22%,净利润分别下滑了-34%和-43%。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可归因于疫情爆发,但2019年,该公司就已出现颓势。
吉利汽车毛利率一路下滑,从2017年的19.7%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15.7%。2017年-2018年,该公司推出中高端领克品牌后,并未改善毛利率。单车销售均价也没有质的提升,2020年上半年甚至下降到7.09万元。也就是说,吉利每卖一辆车,毛利润只有1万元。

不过,撕掉“传统车企”标签的吉利汽车,瞄准的竞争对手依然是传统车企,而不是把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作为主要竞争对手。
在招股书里,吉利汽车列出了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等13个竞争对手。这些均为传统车企,即便是比亚迪,其燃油车销量仍超过新能源车。
而对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电动车企业,吉利汽车仅在招股书上表示,纯电动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并未将其列入13家主要竞争对手之列。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