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鼠年开市首日已经进入倒计时,不少朋友应该做好了在“抗疫”概念股上赚一把的准备,甚至是磨刀霍霍。
心情可以理解,毕竟短期内出现大行情的概率为0,总得找找机会。
那么,“抗疫”概念股机会如何?
先来看看一夜之间遭疯抢的双黄连口服液。
1月31日深夜,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透露,“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各大网上销售渠道双黄连口服液应声断货,连禽、兽用双黄连也遭到疯抢,线下药店购买双黄连口服液的人也排起了长队。
这对于生产双黄连口服液的上市公司来说,当然是大利好。
目前生产双黄连口服液的公司有10多家公司,包括太龙药业(600222.SH)、哈药股份(600664.SH)、天士力(600535.SH)持股60%、珍宝岛(603567.SH)等。
那么,在二级市场炒一把“双黄连”概念股是不是会大赚?
幸亏当时发布这一消息时还没有开市,否则,不知有多少投资者会盲目上车。
在一夜疯抢之后,相信大部分朋友已经意识到,买错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新型冠状病毒这才发现几天啊,病毒的机理都还没搞清楚,这时候宣布“双黄连治疗新冠”显然就是扯淡。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指出,一个药物的应用,首先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其次是有效性。目前有些研究机构通过体外试验“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冠病毒有抑制”,那还是药物研发的第一步,距离证明它的有效性和剂量安全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想在“抗疫”概念股上赚一把的机会与风险,与抢购双黄连口服液一样,买到手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多大价值”。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谁都想借助“抗疫”概念把股票价格向上推一把。就在昨天(2月2日)晚间,就有至少6家公司发布公告,披露新型肺炎相关药剂研究进展。
新开源:已立项“呼吸道冠状病毒试剂盒”等项目。
透景生命: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研制。
华大基因:全资子公司获得三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相关产品注册证。
西陇科学:子公司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检测。
智飞生物:签订合作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框架协议。
达安基因:已获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 PCR法)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些消息,在当前的形势下,引起市场短期炒作是大概率。
复盘2003年“非典”:2003年3月从全国动员到6月全国解除疫情预警,3个多月时间内东北制药涨80%,华北制药、天坛生物、白云山、同仁堂等医药股都出现30%到50%不等的涨幅。随着“非典”预警解除,这些个股的涨幅都出现回落。
这也是郑重想提醒大家的,类似于“双黄连”,备受炒作的“抗疫”概念股中,“概念成分”将是一大部分,持续性不会太长,可以短期跟一下,但也要严控风险,因为稍有不慎就会买错股票高位站岗。
至于“抗疫”行情能延续多少时间,一方面要看疫情防控工作什么时候能控制住,另一方面要看炒作资金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如果疫情控制花的时间较长,资金的参与程度高,则行情延续的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概念股只是集中于部分个股,而不会是整个医药板块,短期可关注防护、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机会。
1月29日开市的港股,已经给A股节后开市进行了一次“预演”。
港股医药板块的头部药企,在最近三个交易日里跌多涨少。根据港股wind行业分类,医疗保健行业149只个股,最近三个交易日里仅有45只个股上涨。
截至最近收盘日,港股市值超1000亿港元的药企共有6家,在最近3个交易日的表现同样跌多涨少,其中,药明康德下跌7.16%,中国生物制药下跌9.23%。
从涨幅榜来看,一些市值较小的医药企业涨幅居前。wind数据显示,1月31日涨幅居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先锋医药(105.49%)、莲和医疗(49.02%)、君百廷集团(35.23%)、歌礼制药(24.62%)、汇银控股集团(23.40%)。
很明显,表现强势的仅为生产防护、检测、抗病毒的少数药企,绝大多数医药股仍将受到疫情的冲击。
好赛道和业绩,永远是支撑股价的硬核实力。
当然,医药股尤其是生物制药股中,应该是有机会出几只好股票的,可以关注下具备产品国际化竞争力的创新药产业链、医疗器械、原料药等子领域。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