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头顶“股王”标签的大白马贵州茅台(600519.SH),居然在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爆雷了,股价大跌,实在是出人意料。
不过,这被市场人士看作是“茅台跌倒,大盘向好”的风向标。来看看咋回事。

业绩低于预期
受央行降准利好影响,昨日A股高开高走,跳空大涨,全线飘红,收盘沪指涨1.15%,创指涨1.93%,沪指更是站上了逼近3100点,报收于3085.20点。
贵州茅台却与此相背,股价低开4.65%,之后继续下跌,最大跌幅达5.66%。截至该日收盘,贵州茅台报收1130元,跌幅达4.48%,市值较前一个交易日缩水近670亿元。
第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被看作是贵州茅台股价走低的主要原因。
根据贵州茅台昨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测算,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为275.65亿元,实现净利仅为100.45亿元。
贵州茅台2018年同期营收更是达到了222.3亿元,净利润104.7亿元。这是贵州茅台自2015年第四季度起,连续15个季度保持净利润增长后,首次遭遇“滑铁卢”。
按理说,第四季度应该是白酒企业的旺季,贵州茅台怎么了?
有市场人士认为或许是人为调节的结果。不过,这只是猜测,没有得到公司的正式回应。

机构在大肆卖出
对于白马股来说,业绩是股价的风向标。
早盘开盘后,贵州茅台盘中跌幅最低达到5.66%,成交额也迅速放大。根据Wind数据,贵州茅台当日成交额突破166.97亿元,刷新历史新高。
卖出的,基本都是主力。
贵州茅台被主力资金净卖出27.26亿元,成为当日净卖出金额最多的个股。
不过,对于贵州茅台来说,持有其股票的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散户的持有量少的可怜。毕竟,那么高的股价,敢放心进入的中小投资者毕竟是少数。
截至今年三季度,有1377家基金以及一家保险持有贵州茅台股份。实际上,贵州茅台的股价一直饱受市场诟病,一支白酒股票超过1000元被认为是是手握筹码的机构和基金联合炒出来的。
当偏离实际价值的时候,显然会高处不胜寒,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高位变现,这时候,昔日的“联盟”自然会松动,各跑各的,谁跑得快谁赚钱。

“茅台跌大盘起”的逻辑
“茅台跌大盘起”是市场人士总结的一个规律,前五年间,茅台经历了6次大跌,每次大盘都会出现反弹。
2005年5月,贵州茅台跌近16%,上证指数6月6日迎来998点历史大底。
2008年10月,贵州茅台暴跌逾30%,上证指数迎来1664点历史大底。
2010年4月,贵州茅台跌近19%,7月初上证指数见阶段底2319点;
2012年11月,贵州茅台大跌近13%,上证指数12月迎来1949点阶段大底;
2013年,贵州茅台有3个月月跌幅都超过10%,上证指数在6月28日见历史大底1849点;
2018年10月,贵州茅台跌近25%,上证指数次年初见阶段底2440点。
在郑重看来,这个规律放到这次似乎更有效。
目前对于A股来说,大行情的到来缺的是量。机构从贵州茅台撤出来的资金,自然会大部分投入到新的板块,这就是“茅台跌大盘起”的逻辑,很简单。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