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郑重看股 |
郑重/文

截止到昨日收盘,獐子岛(SZ002069)报收于2.69元/股,总市值19.06亿元,比第一次“扇贝跑路”的2014年减少了将近100亿元,比总市值最高时减少了200多亿元。
獐子岛2000名岛民签名的实名举报信写道:
“在短短的上市八年间,獐子岛由原来的全国首富乡镇、‘海底银行’一度成为负债约近百亿的贫苦乡镇,现已沦到无法偿还的局面。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钱哪儿去了?’我们的祖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家业绝不容许他们再继续挥霍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偿还。”
钱去哪儿了?
这不仅是岛民想知道的,也是公众想知道的,也是因獐子岛经营者财务造假而遭受巨大损失的投资者想知道的,这里面也包括獐子岛遭受巨大损失的内部员工。
公众更想知道的是,为何獐子岛从2014年至今“扇贝”接连跑路,还没有查清楚“钱到底去哪儿了”?
郑重第一次了解獐子岛,是2014年还在《华夏时报》做记者的时候,期间接到举报人通过微博找到我反应情况,记得当时也是我发了关于獐子岛扇贝跑路的第一篇报道后,众多媒体迅速跟进。
这几年尽管已经离开媒体,不过时时在关注着獐子岛的情况,有些话不说,如鲠在喉。
獐子岛是谁的?

对于獐子岛的居民来说,獐子岛公司就是是獐子岛镇政府的。
公司上市前,獐子岛公司一直是集体所有制,政企不分,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2001年4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7632万元。现任董事长吴厚刚面临继续当镇党委书记还是下海从商的抉择,吴厚刚选择了后者。
现在的股权结构,獐子岛镇人民政府成立的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目前是獐子岛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30.76%,此外,獐子岛镇下属的褡裢村委会、大耗村委会和小耗村委会则分别持股7.21%、6.85%和0.33%。
因为獐子岛占用了全部的海域,所以岛上居民相应持有獐子岛公司的股份和分红权,不过,自2014年收到最后一笔股份分红后,截至今年他们已经5年未曾收到来自当地政府的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獐子岛公司)股份分红。
这也是2000名岛民实名举报的一个原因。
上市实际受益人吴厚刚

作为獐子岛董事长,今年7月,因涉嫌财务造假、抽测结果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信息等违法事实,证监会对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獐子岛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不过之前,吴厚刚一直是风云人物。
吴厚刚曾任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辽宁省渔业协会副会长、大连海参商会会长、大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多项职务,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与马化腾、李彦宏一同入选福布斯中文版2012年中国最佳CEO榜单。
即使是今年,吴厚刚还参加了在大连召开的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只是,他对“海”的认知已变为“獐子岛用代价换来了对风险的认知和敬畏,并且识别了这片海”。
把獐子岛推到资本市场,吴厚刚也是实际的受益人,他通过减持已经拿到了数亿元。
2011年,吴厚刚以实现激励管理团队为由,减持1.79%的股份,即1272万股,减持均价23.96元/股,套现3亿元。
2014年12月,为应对“冷水团”事件负面影响,獐子岛宣布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自愿承担一亿元的灾害损失,月薪降为1元,包括吴厚刚在内的11名总裁办成员计划在股票复牌后,出资不少于2000万元增持股票,2年内不减持。
《证券市场周刊》于2015年3月发表《獐子岛巨亏:自救肥了高管》称,上述11人以11.27元/股的价格增持179.1万股,耗资2018.46万元,这一价格接近獐子岛复牌后的最低价,公司股价随后震荡走高,总裁办成功“抄底”。
此外,吴厚刚还于2016年9月28日、11月1日相继减持350.05万股、626.35万股,再套现1.02亿元。
公司管理“家天下”

举报人实名举报信举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吴厚刚把獐子岛彻底办成了自己的家族企业。
澎湃新闻最新的报道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情况。
吴厚刚共兄弟三人,大哥吴厚敬,二哥吴厚刚,三弟就是吴厚记。吴厚刚成为獐子岛公司董事长后,便陆续安排其兄弟及其他亲戚进入公司任职重要岗位。其中,哥哥吴厚敬担任山东荣成分公司负责人,弟弟吴厚记则是物资采购部门经理,一手把持扇贝苗的采购
2011年是吴厚记采购扇贝苗造假最为猖狂的一年,而他所酿成的恶果则体现在2014年。“根本没有什么‘冷水团’,只是为了掩盖吴厚记当年的丑闻。”
不过,吴厚记在离开獐子岛公司后,又成立了一家“大连盈瑞养殖技术服务公司”,仍旧与獐子岛公司做着水产甚至扇贝苗业务。
另外,澎湃新闻记者查询獐子岛公司在2006年的招股书,招股书内共有吴厚敬、吴厚国、吴厚岩、吴厚元等4位与吴厚刚同辈人的名字出现。“这些全都是他的亲戚。”
比“扇贝跑路”更恶劣的

自2014年第一次“扇贝跑路”至今,类似事件至今已经发生了四起,这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笑料。
2018年1月,因“降水减少导致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被“饿死”;2019年1季度,“底播虾夷扇贝受灾”;2019年11月,“底播扇贝出现大比例死亡”。
不过,最新的报道又曝出,獐子岛“造假”居然还有更恶劣、更奇葩的事情。
其一,洒下的扇贝苗有半箱是沙子。
据报道,2014年应收的扇贝是2011年、2012年播下的苗。当时负责采购的是吴厚记。
当时扇贝苗采购的情况已经恶劣到,从獐子岛旁边的海洋岛收购来的扇贝苗,向海里播撒的时候,半箱都是石子、沙子。“贪污下来半箱的钱,全进了吴厚记的口袋。”
其二,从韩国购买扇贝充当獐子岛扇贝,赔钱卖。
报道称,獐子岛在前年和去年都有从韩国购买虾夷扇贝“充产量”,“肉、壳都买过。”“实际上从外面买来不挣钱,但毕竟有量。” 老孔说,为了保证市场供给,獐子岛“赔钱也要上(指从外部购买)”。
其三,第三方检测机构实为合作伙伴。
负责獐子岛海域底播虾夷扇贝亩产下降的原因调查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不过,该所与獐子岛属于长期合作关系,澎湃新闻记者查阅了当时参与会议的14名专家名单,发现其中的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国范正是时任獐子岛公司常务副总裁、海洋牧场业务群执行总裁梁峻的博士生导师。
围绕獐子岛存在的问题,确实应该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做调查了。
一个佐证是,2016年11月,獐子岛公司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要求说明2000人实名举报的相关情况。公司随后回复称,“经自查,公司历年均按照采捕计划在指定的海域组织进行播苗和采捕,不存在‘提前采捕’行为。”
如此严重的问题,自查能查出问题来么?!
【我是郑重,江湖人称光头帮主,一位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投资者。写文章只是因为爱好,所有提示仅供参考。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