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摊上事儿了:董事长辞职被过度解读有些真相仍被掩盖

标签:
财经股票农业 |
分类: 郑重时评 |
郑重/文
阿胶这两天又摊上事儿了。
严格说,是东阿阿胶(000423)摊上事儿了。
董事长突然11月14日宣布辞职了!
董事长辞职与10月底发布的糟糕的第三季度财报联系在一起,就成了大事儿。

郑重注意到,这两天媒体对东阿阿胶的报道,很多使用了诸如业绩爆雷、董事长辞职、市值腰斩、驴皮吹破、要凉凉了等看上去刺眼的文字。
在郑重看来,对于东阿阿胶董事长辞职,媒体实际上是过度解读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加上在驴产业、阿胶产业浸淫了多年,郑重对东阿阿胶以及这个产业了解的相对透彻一些。除了媒体对于东阿阿胶董事长辞职过度解读之外,包括此前很多媒体对于这个产业的报道也有很多偏差,尤其是关于驴产业及驴皮问题的解读,报道的很多都与实际情况相反。
恰好这两天不少媒体的朋友及业内的朋友,向我询问东阿阿胶以及驴产业的事情,今天就把我所了解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药中茅台”害了一批投资者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和我聊起东阿阿胶股票,特别后悔的是没有听我的早抛出去。

在每股50多元的时候,我曾经提醒他可以抛了。
他没听。原因是,他错过了茅台,不想再错过“药中茅台”。这两年,东阿阿胶一直打的是“药中茅台”的概念,看起来还是深入人心的,结果是害苦了一批投资者。
现在股价已经跌到了每股35.14元(截至2019年11月15日收盘,东阿阿胶每股股价报收35.14元,虽较昨日增加0.57%,但总市值仅剩229.82亿元,股价和市值同样随之被腰斩)。
实际上,在2017年底,一批预感到东阿阿胶股价要下行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减持。
我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在东阿阿胶股价不到30元的时候投入了两个多亿,2017年底在接近60元的时候全部抛出,大赚特赚。
炒股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这位朋友当时投入两个多亿的前期,做了将近3个月的调研,包括自己到药店蹲守,亲自看看东阿阿胶的产品到底卖的咋样。
实际上,2018年以来机构都在不断的减持。
根据公开资料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之前,持有东阿阿胶股票的机构高达194家,其中有181家为基金,然而,直到2019年3月底,机构减少至29家,其中基金公司减少至17家;截止9月30日,持股机构仅剩13家,其中基金公司仅有3家。
在2019年一季度报告中,东阿阿胶前十大股东中的中国太平洋人寿旗下两款保险产品对东阿阿胶的持股比例分别减少56万股、105万股。
机构减持出逃,也是导致东阿阿胶股价一路暴跌的主要因素。
“驴皮”坑了一批养驴人
驴皮短缺,一直是东阿阿胶不断提价的第一因素。

没有驴皮,驴皮价格暴涨,生产成本增加,不涨价咋办?
听起来确实是这个理。
包括昨天有媒体或自媒体的报道中,还在说“导致东阿阿胶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原材料锐减,驴资源少了’”。
实际上呢?
从2017年5月1日开始,国内驴皮的价格一路下滑,鲜驴皮已经由当时的每500克80多元降到了现在的20元左右,而且,驴皮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销路。而且,驴皮的价格已经远远低于驴肉的价格,基本上也没有人再存驴皮了。
驴皮价格下降的原因,是国内几大阿胶生产企业基本不再收驴皮尤其是国内的驴皮了。
国外的驴皮,与国内的高价格比起来,在国外当地基本上等于无成本,加上关税、运输成本等等,也是低的可怜。
只是苦了养驴人。
这些年由于阿胶企业不断炒作驴源短缺,加上驴皮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一批投资人、农民投资养驴,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将养驴产业列为当地的重点扶贫项目,政府出资补贴,鼓励农民、企业投资养驴。
实际上,即使在驴皮价格的高点,养一头驴的收益甚至不如养一只羊的收益。驴皮价格下跌,这两年的养驴基本上是亏损状态。当然,靠着政府的一块补贴,养驴基本上还赔不了多少钱。
驴产业还有没有机会?
是不是驴产业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了呢?

机会还很大。
当然,这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再依赖阿胶企业了,而是要依靠发展驴肉深加工、驴肉餐饮、驴奶等产业来带动。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句说驴肉好吃的老俗话流传了已经上千年,而且已经深入人心。郑重这几年做驴产业,委托权威机构对驴肉的营养价值做过分析,驴肉、驴骨汤不仅好吃,而且确实是堪称“中药”。
河间的驴肉火烧,也早已经是响当当的品牌。
可惜的是,这几年全国的驴肉火烧店用假驴肉坑害消费者的事情,层次不穷,被央视、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曝光,让大部分食客闻“驴火”色变,不是不喜欢吃,是不敢吃。
实际上,餐饮业本身也需要大量的驴来支撑。
深圳的驴小龙鲜驴火锅,将驴帮生鲜驴肉火锅与潮汕牛肉火锅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同时推出了涮驴皮这道菜,9月初在深圳试营业以来,没有做任何宣传,仅仅是靠着口碑已经做到了每天排队,400平的店每天要消耗一头驴。现在,驴小龙鲜驴火锅已经在汕头、东莞布局。
这是驴产业发展的基础。
董事长辞职被过度解读了
我是昨天看到的东阿阿胶董事长辞职的公告。
当时看到标题,吓了一跳,以为是秦玉峰。
转而想到秦是总裁,董事长是华润委派的。
东阿阿胶11月1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王春城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由于工作内容变动原因,王春城申请辞去东阿阿胶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之前我与东阿阿胶以及秦总等一众高管都比较熟悉,但没有见过王春成城,甚至直到昨天看到公告才知道他的名字。

实际上,真正主持东阿阿胶运营的是总裁秦玉峰。
大家可以关注下,现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显然,辞去东阿阿胶董事长,并不能说明是因为东阿阿胶业绩爆雷。
只是,因为东阿阿胶于10月30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实在是太难看,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我与秦总相识已经很多年,2015年从报社离职创办驴帮品牌进军驴产业,当时与东阿阿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东阿阿胶入股协议,只是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合作没有进行下去。
秦玉峰是在华润集团入主东阿阿胶之后,替代老董事长刘维志出任公司总裁的。他17岁进入东阿阿胶工作,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总裁,确实不简单。
不可否认的是,秦玉峰上任后,东阿阿胶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利润从2亿到20亿,翻了10倍。

我们注意下,同期茅台的利润也从28亿涨到352亿,增长了12.5倍,生长曲线非常相似。这也是“药中茅台”的由来。
可惜的是,业绩连番增长背后,茅台的市值像坐上了窜天猴,一飞冲天,而东阿阿胶爬升到400亿后,两年之间迅速腰斩,跌回“解放前”。
东阿阿胶上个月底披露了上市以来最糟糕的一份财报。2019年第三季度,东阿阿胶实现营收9.4亿元,同比减少32.79%;净利润1594万元,同比下降95.61%;扣非净利润为-457万元。
为什么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东阿阿胶还有机会么?
这块等有机会再与大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