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扇贝跑路”第四季:三亿扇贝集体暴毙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郑重调查 |
郑重/文
之前做财经记者时,本帮第一个报道了獐子岛(002069)“扇贝跑路”的第一季。
想不到的是,獐子岛会把“扇贝跑路”演绎到第四季,而且情节越来越精彩:肉没了,只是剩下了壳。
也就是说,这次不是跑路,而是直接死了。
根据獐子岛11月11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公告,公司于11月7日开始启动了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本次抽测预计于11月中旬前结束。基于11月8日、9日抽测现场采捕上来的底播扇贝情况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
公告称,根据目前已抽测点位的亩产数据汇总,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獐子岛经营层显然想低调再低调,把第四季的预告放到了双十一(11月11日)这一天。
不过,獐子岛的故事实在是太奇葩了,第四季的精彩终于没有让双十一的热闹给压下去,还是上了头条。
对于第四季的发布,獐子岛也精心做了准备,本次的抽测人员包括公司抽测船只的船长及船上作业人员;公司贝类资源养护事业部、生产管理中心、财务中心、投资证券部相关人员;海洋产业专家,媒体。
根据媒体报道,本次抽检的具体方法为:出海前先将预先计划选取的点位分配给各拖网抽测船只,各船船长按照点位将船只开到指定海域,船上工作人员实施抽测工作,抽测人员在抽测表上记录好抽测的时点、经纬度、面积、存货数值。监盘人员主要工作包括:观察实际抽测时是否按事先选定的点位实施;监督虾夷扇贝的计数、测标、称重是否正确,抽测数据是否正确、完整地记录在抽测表中。
公告称,抽测结果显示,基于抽测现场采捕上来的扇贝情况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死亡时间距抽测采捕时间较近,死亡贝壳与存活扇贝的壳体大小没有明显差异,大部分死贝的壳体间韧带具有弹性,部分壳体中尚存未分解掉的软体部分。
根据目前已抽测点位的亩产数据汇总,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所做的这一切,无疑是想告诉大家,这次是真的。
只是,对于投资者(股民)来说,獐子岛的意外实在是没有意外,从2014年至今短短几年,这已经是第四次意外了。
2014年和2017年,獐子岛两次业绩“大变脸”,市场将其形象的总结为:“扇贝跑了”、“扇贝又跑了”。
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公告称,2011年与2012年的底播海域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近乎绝收,獐子岛集团因此巨亏8.12亿元。这一事件被股民称为“扇贝跑路”。
2018年1月,獐子岛集团再度发布公告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一纸公告令市场哗然,不禁发问,“难道扇贝又跑了?” 最后,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饿死)。
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上演“扇贝跑路”第三季,集团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
近年来獐子岛周边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一直很丰富,鲍鱼、海胆、海螺及各种鱼类的产出也在提升,海洋生态向好,扇贝却连续遭灾,值得认真地去思考。
不断发生意外,獐子岛方面的答复已经不足以服众,更需要有来自海洋监测、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给出权威的判断和解释。
深交所也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在10月末至今短时间内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发现减值迹象的时间,以及此前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你公司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的情况。
深交所的质疑很明确:獐子岛怎么又一次“算准”了扇贝们的死亡事件?!
投资建议:
远离这类问题股票。
近期已有100多名投资者以其虚假陈述及虚假重组公告导致错失卖出和及时止损向獐子岛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