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摩拜战滴滴烧钱都是无底洞美团王兴偏向虎山行或因骑虎难下

标签:
财经it |
分类: 边走边看 |
吞摩拜战滴滴烧钱都是无底洞 美团王兴偏向虎山行或因骑虎难下
打车是个烧钱的项目,美团的王兴不可能不清楚。
当年滴滴为了与Uber争夺份额,一场补贴大战下来,两边耗费了上百亿美元。去年,5年融资高达200亿美元的滴滴整体亏了3-4亿美元。
不过,王兴还是下注了。据说是准备了10亿美金,而且上不封顶。用王兴的话说,“打车,美团是一定要做成的。”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671110643d1cdfcd1
至今缺乏清晰盈利模式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王兴应该更清楚。
拿下摩拜前,蓝鲸财经报道:
摩拜内部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除去债务(用户押金及供应商欠款),摩拜的实际出售价格为27亿美元,低于其上一轮融资34.5亿美元的估值。
据透露,过去几个月,摩拜一直在尝试寻求独立融资,但因为陷入资金危机,尽管采取了取消免费月卡、提升每单实际收入等增收动作,但每月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迟迟无法获得正向现金流以进行新车生产以及旧车维护等正常运营。目前摩拜的现有股东已放弃继续支持,也没有新的资本再愿意入场。
不过,王兴还是爽快的出手了。以27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被公众认为已经“破烂的单车”。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6775847d003000880
收购尘埃落定,没见几个人为王兴叫好,倒是不少人替摩拜松了一口气,“摩拜的投资人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此次吞下摩拜进军打车,王兴甚至被认为是叫板马云的斗士。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6810974bca0b35e61
有钱任性的马云,既要玩遍世界,也要买遍世界。
爱上谁,买了!恨上谁,买了!这是马云的作派。
可惜,面对王兴,马云无可奈何。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6877412041e614918
关键是,王兴以及其背后的金主,有马云有钱么?
在2011年底,马云拿出5000万美元投资美团,取得了美团12%的股份和日后的优先融资权。
为了美团,马云甚至不惜停掉了口碑网,抛弃了窝窝团。同年,阿里系干将干嘉伟加盟美团,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能力,用一年时间将美团送上了团购市场第一的宝座。其后美团的C轮、D轮融资,阿里进行了跟投。
不过,马云投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控股,要王兴乖乖地听话,要美团为阿里系引流和补充业务短板服务。这显然是踩了王兴的雷区。
2015年,看穿了马云意图的王兴开始与腾讯接触,倒向马化腾。马云不甘示弱,复活了口碑网,与美团展开直面竞争。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6951263278ac84769
2017年4月,美团与大众点评网合并,阿里要求美团放弃腾讯投资,被王兴拒绝,阿里就在资本市场兜售美团股权。2016年腾讯向美团领投了33亿美元。
2017年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兴与刘强东主导的东兴局,向外界高调表态追随马化腾,成为腾讯系的股肱大将,王兴与马云矛盾急剧恶化。
“如果阿里有底线一些,我会更加尊重他。”王兴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意味着阿里系与美团彻底破裂。
马云显然不会认输。
几乎就在王兴吞下摩拜进军打车的同时,马云以95亿美元的高价吞下了美团的第一对手饿了么,又以比美团更小的代价,拿下了摩拜的第一对手ofo。
抛开滴滴不说,单说要与马云展开的这场争斗,王兴有几分胜算还很难说。
当然,王兴的背后有马化腾撑腰。
媒体评论认为:
随着4月4日摩拜接受美团收购,中国网络巨头之间的力量均衡再一次打破——某接近交易的人士分析认为,腾讯支持美团接手摩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摩拜可以帮助美团完成整个业务链条部署,换句话说,美团“超级竞争链”已经呼之欲出。
有媒体认为,腾讯支持美团的目的,就是要王兴打造一个超级竞争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或产品要形成“竞争链”,必须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和价值链的搭建,形成产品生态,链条上的各个产品,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其价值,从而构建有竞争力的价值链,最终形成盈利格局。
举个例子,微信就是一个超级竞争链。2011年1月当张小龙上线微信时,微信只是一个沟通工具,他多半没有想象过微信会成为今天这样的超级平台入口。
确实,按照王兴的想法,这能更好地带动美团平台其他生活服务业的发展,用更大能量激活本地生活服务业市场——在这个局中,共享单车哪怕不是1亿,而是九千万的用户,都是极大的入口补充,亦是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入口矩阵。
看上去很美。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70155946666aad189
吞下摩拜后,一直以低调著称的王兴突然变得高调起来,包括对外宣称首次接受外媒采访。
为什么呢?
很简单。为IPO造势。
从2010年拿到天使投资,到2017年10月完成40亿美元"X轮"、投后估值300亿美元,"不想上市"、"想上立即就能上"一直是王兴的招牌式言论。
不去上市,可能么?!
不上市,投资人的投资怎么办?
显然,接受投资人数十亿美元不上市是不可能的,王兴也不是不想去敲钟。
无法在资本市场获得理想估值,美团又无法去上市。对2017年按300亿美元估值进入的资本来讲,美团IPO市值达到600亿美元以上才说得过去。
王兴虚荣心的"价码"也是水涨船高,200亿美元、300亿美元、400亿美元……于是美团的理想估值如一线城市房价般"丰满",现实却像打工者薪酬那样"骨感"。
美团的一系列举动都打着"用户需求"的旗号,实则为了迎合资本。既然没赚钱的共享单车、网约车业务能值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美团就想在"资产篮子"放进这些品种,把估值撑起来。
七年来美团一直在烧投资人的钱和他们的耐心,再不让他们看到上市的曙光会"出事情"。
但是,包括刚刚拿进来的"破烂单车”以及刚刚进入的打车,哪一个不需要烧钱?!
这是一个悖论!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3197088292b05efb9ab9
于是,舆论认为,现在王兴的美团面临的局面,似乎比乐视更加危险。
首先,美团涉足的业务要么烧钱更疯狂、要么对手更强、要么面临的竞争更加你死我活。
乐视的钱主要烧到四个地方:
至于造车,与其说烧钱,不如说是把钱转移到境外的借口。
美团呢?
外卖领域对抗饿了么,酒旅领域单挑携程系,网约车死磕滴滴,现在又一脚踏深不见底儿的共享单车。
携程的实力不必赘述,滴滴日订单量稳定在2000万以上,饿了么日均配送订单已达450万单,合作商户100万家,骑手300万人。谁都不愁 "粮草",梁建章、程维、张旭豪,个个不好对付。
乐视面临的竞争局面没这么悲催吧?
美团既然杀入人家的地盘,想不烧钱都不可能。
于是,有人认为:
乐视是自己作死,没有谁特别想要乐视的命。
美团是找死,没有对手会心慈手软。
照2015年"打车大战"和2017年"共享单车"的路数,仅仅这两个项目烧钱速度就超过乐视"癫疯"时期,还拿什么对付携程、饿了么……
似乎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