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刚刚卖了27亿美元的摩拜单车。

出售前,摩拜内部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
除去债务(用户押金及供应商欠款),摩拜的实际出售价格为27亿美元。
尽管这一价格低于其上一轮融资34.5亿美元的估值,但也绝对是天价。
因为,摩拜并不挣钱。
而且,过去几个月,摩拜一直在尝试寻求独立融资,但因为陷入资金危机,尽管采取了取消免费月卡、提升每单实际收入等增收动作,但每月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迟迟无法获得正向现金流以进行新车生产以及旧车维护等正常运营。目前摩拜的现有股东已放弃继续支持,也没有新的资本再愿意入场。
再来看看ofo。

今年 1 月份的时候,腾讯爆料,ofo
资金链断裂,账面上的钱只能支撑 ofo 运营一个月,而欠供应商的款却有 25 亿。

ofo立即对此予以否认,并称订单量保持稳定,资金流非常健康。
不过,2月初的消息却验证了消息的真实性:ofo向阿里借了17.66亿元人民币,抵押物是几乎其所有的共享单车。
最新的消息是,ofo第一大股东滴滴同意蚂蚁金服投资ofo,此前蚂蚁金服对ofo的借债得以实现债转股,双方就投资细节尚在谈判中。
前几日,ofo宣布完成新一轮8.66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蚂蚁金服和其他几个机构跟投。简单来说,阿里系是这一轮的主要投资者。
如是,ofo的估值达到120亿人民币。

收购摩拜背后的金主是腾讯的马化腾。
已基本控盘ofo的金主则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又是马云、马化腾“二马争霸战”
不仅仅共享单车,马云前几天以95亿美元的天价吞下饿了么,目的也是为了与马化腾一争天下。
阿里收购饿了么 最受伤的不是美团而是滴滴 根源则是一山不容二马
之所以能够在极短时间创造极高估值,其中原因也就显而易见。
细思极恐:还有什么不是BAT的?还能有什么不是BAT的?
讲个故事:
王财主准备做棉花生意,先让小二在前街开了个棉花铺,自己当幕后股东。
棉花铺并不赚钱,这当然不是王财主想要的。
不过,王财主有钱,他投资开的铺子,大家都觉得肯定赚钱。
王财主拿了大把银子投到了亏钱的棉花铺,告诉大家未来棉花铺赚钱的很。
棉花铺开始融资,当然是以超过王财主入股的价码卖股份。
于是,王财主很轻松收回了前面的投资。
这个故事可能不是那么很贴切。
不过,假若王财主们投资的公司都是以上市为目的的话,基本上就是这么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