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京沪高铁:
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郑重

平均每8.5分钟就有一趟高速列车在济南停靠,意味着京沪高铁每年将为济南带来超过2150万人次的客流。这对济南来说,显然是个利好消息。
按照铁道部今年年初拟定的京沪高铁开行计划,每天将有84对列车在济南始发或经停。这对于济南来说,意味着被纳入北京和上海的3小时经济圈影响范围之内。显然,这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提升济南经济地位
京沪高铁的开行,对于济南来说,其战略意义首先是城市经济地位的提升。
不可否认的一个问题是,不仅在全国,即使在山东,济南的经济地位一直与青岛难分伯仲,甚至一直落后于青岛。尤其是“蓝海经济战略”,一度提升了青岛在整个山东的经济地位。而黄河三角洲经济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济南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力。
有研究认为,京沪高铁两端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北京、上海,中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相对低,沿线经济呈现出“哑铃式”经济格局。这种“哑铃式”格局,由于中间存在断层,不利于南北经济往来与南北两大经济圈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
显然,处于京沪高铁中间地段的济南当仁不让地成为京沪高铁经济带中部的支撑点。
是机遇也是挑战
其实,济南西客站建设伊始,京沪高铁带给济南的利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最明显的一点是济南西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随着西客站的建设,周边很多楼盘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打起“高铁牌”,房价更是以“高铁速度”飞涨。在高铁带动下,西区购房者的来源将更加多元化,两年后济南西站周边将形成一轮新的商品房供应高潮。
京沪高铁开通在即,高铁海量客流未到,省内外不少城市旅游景区早早就瞄上了济南,纷纷来济推介旅游,准备分食“高铁游蛋糕”。我们注意到,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六七个城市来济南举办旅游推介会。而在以前,济南每年都要到各地进行旅游推介。
这些城市来济南推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拉走部分高铁游客。这对济南来说显然是个不小的挑战。京沪高铁能带来人也能带走人。济南城市建设和接待能力等多方面面临挑战。武广高铁开通后,武汉就曾出现了“有团无导”、“有团无房”的现象。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济南被业界称为旅游“中转站”,很多中远程旅行团往往在济南呆上半天,就匆匆赶往泰山、曲阜或海滨城市了,“留不住客”成为济南旅游的心病。
对接“高铁”
对济南来说,关键是如何做好与京沪高铁的经济对接这篇文章。
从旅游市场来说,济南在充分挖掘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这些著名的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以“商”留人。做好这篇文章,京沪高铁带给济南的,将不仅仅是旅游市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商业层次的提升。
旅游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招商留商这篇文章,抓住机遇,实现产业经济层次的提升。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要体现“洼地”效应。“高铁经济”时代下,环境是“气候”,企业和商家是“候鸟”。必须把优化经济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济南时报》6月20日C21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