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集团采访记
郑重/文、图

鲁北集团是我老家——山东省滨州市下边的一个县属国有企业。它是今年5月份被暂停上市的鲁北化工的大股东。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这家企业已经是“名扬天下”。而董事长冯怡生头上更是笼罩着诸如全国人大代表、“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无数的光环。
在一片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1977年,34岁的冯怡生从筹建一个小型的磷肥厂开始,30多年时间将这个县属国有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占地400平方公里,拥有5000多名员工、200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1月30日,当我驱车200多公里穿行在鲁北集团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时,不由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0年9月1日,67岁的冯怡生被免去鲁北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同时,他的儿子冯久田的鲁北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的职务也被免除。
这一年,鲁北集团已经是四面楚歌,大部分生产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鲁北集团为大股东的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鲁北”)已因连续3年亏损被暂停上市。
前不久,与山东证监局陆泽峰副局长聊天时,他多次提到鲁北化工,多次用了“触目惊心”、“惊讶”等字眼向我介绍这家企业发生的一些事情。而网络上,有关冯怡生的传言也是此起彼伏。
围绕冯怡生及鲁北集团、鲁北化工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我决定深入了解下这家企业。11月29日驱车赶往位于山东北大门的鲁北集团进行采访。驱车赶往鲁北集团的时候,大雾,心里更有了急于揭开心头谜团的欲望。
这时候新上任的班子已经到位,分管宣传的鲁北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书华此前是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居然是老熟人,这让我的这次采访进行的很顺利。鲁北化工刚刚上任不久的董事长陈树常先生,则一定要拉着我到厂区内各生产车间转转,让我感受下公司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其实,在未见到他们之前,我已在公司周边大体了解了一些情况。一个最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是,已经被停发工资很久的工人们已经开始正常领取工资了,而且平均都涨了500多元。
采写这组报道的目的,我无意去指责这个曾经创下无数辉煌的企业家,还是循着*ST鲁北的衰落去寻找这个风光一时的企业衰败的原因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