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访手记:金乡依旧

(2010-06-25 23:11:52)
标签:

蒜农

大蒜

采访手记

李强

金乡

杂谈

分类: 郑重学摄影

采访手记:金乡依旧

 

郑重/

 

采访手记:金乡依旧

当然,单纯依靠种植大蒜为生的蒜农还不会富裕到这个程度,但大蒜产业改变了很多多年来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朋友的意识和观念,一大批蒜农做起了大蒜生意

 

想来应该是很多年没有到金乡了,想来距今已有10多年时间。

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

这些年,因为大蒜产业,金乡人富裕起来,相比其他一些只是依靠种粮为生的地区,这里的农民应该是生活的相当不错。

李强告诉我,这段时间以来,金乡县蒜农每天开回去20辆轿车,其中1020万的车有15辆,其余的都是20万元以上的。

当然,单纯依靠种植大蒜为生的蒜农还不会富裕到这个程度,但大蒜产业改变了很多多年来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朋友的意识和观念,一大批蒜农做起了大蒜生意。

真正能富民的,目前的情况下还不能单纯的依靠种植业,还是从商。单纯种地是不会富裕起来的,即使种植被人们称为“白老虎”的大蒜也不会买得起轿车。算一笔帐,当地也就人均一亩地。种一亩蒜需要400500斤蒜种,加上化肥、农药等,不算人工成本,一亩蒜纯收益也就2000元左右。这还是好年景。一位种了几十年大蒜、80多岁的老大爷对我说起今年的大蒜价格,激动万分:“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价格啊。”

蒜农富裕了,这应该感谢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近年来所做的努力。但蒜农富裕并不代表县财政的宽松。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现在县里的财政与其他地方相比,也就是稍微宽松些而已。

财政不宽裕的结果,反映在县城的市容市貌上更明显些吧。从我驱车一踏进金乡,明显的感觉到来到的是那么熟悉的环境。尤其是县城,楼房还是那些楼房,街道还是那样的街道,甚至主街道上没发现一栋新建设的大楼,很多单位和小店铺也依旧是十多年前的样子。

19日下午,李强夫妇盛情相约,在咖啡馆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我与来自成都的李强老兄此前只是在济南见过一面,当时并未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次深入的了解,才发现李兄居然是一位深藏不漏的“专家”。仅仅做了一年大蒜生意,李兄已经对大蒜产业、大蒜市场以及发展趋势研究的相当透彻,并且时时为大蒜产业的发展写一些深度的文章,深得业内人士称道和认可。

这应该与他此前多年从事股市投资有很大关系。

当晚,李兄夫妇在当地很有特色的一家名为百度烧烤的餐馆举行晚宴,喝的是李兄自己做的“茅台酒”,颇有些味道。

吃肉应搭配大蒜。遗憾的是,餐馆的服务员明确的告诉我们,不能提供,即使花钱,他们也没有今年的新鲜大蒜。

大蒜价格是有点高了。

                                        2010625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