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疯狂的大蒜让我百味杂陈

郑重/文
农产品价格,政府利用政策甚至其他一些手段去管理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出发点在哪里。
现在的出发点,似乎还不全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2774条评论 我要评论
这篇稿子见报后,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新浪财经的点击量排名一直排在第二位,一天的跟帖达到了1600多条。
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正在播发一条关于河北邯郸农民买菜难的新闻,当地的芹菜每斤三分钱都卖不出去。一位种了三四亩芹菜的菜农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带着哭腔。
心里有些痛。
从农村走出来,深知农民的苦。
从心里,是盼着农产品价格高些、再高些。
农民很苦,农民很穷。大部分农民在目前的状态下还是想更多的依靠种植赚点钱的,大部分农民也只有这样。出外打工,实在是无奈之举。再者,在外打工赚的钱也并不多。
在与城里人还没有享受到同样的国民待遇的情况下,我是盼着农产品价格再高些的。
在我心里,控制农产品价格,实际上是对农民权利的打压。
农民真的很苦。种一亩粮食,辛辛苦苦一年,抛除人力成本,也就赚个几百元。几百元能做什么?对大部分城里人来说,几百元实在不叫钱。而大部分农民的土地,也就是人均一亩地。至今,很多地方的农民是养不起大学生的,大部分农民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举债。仅仅依靠种地,甚至一年的花销都不够。
农产品价格很低,但化肥、农药等等农民种地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一直在上涨。
我曾经想,应该如韩国等一些国家一样,更多的保护农民的利益。一位朋友说,当农产品价格上涨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得更快,受罪的还是农民。
这是一个难解的命题。在目前的情况下。
从2008年,我开始关注大蒜市场,并第一个在国内媒体用了“疯狂的大蒜”这一提法。疯狂的大蒜现在已经是大部分媒体关注的主题。
大蒜价格上涨了,蒜农受益了么?回答是否定的。当然,比价格低时收入要好些。但利润还是更多的让中间商赚取了。
农产品价格,政府利用政策甚至其他一些手段去管理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出发点在哪里。
现在的出发点,似乎还不全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所以我对这些政策并不感冒。
很多问题,似乎集中在这里,一个难解的命题。
作为记者,更多的是记录,能够真实的记录下一段历史,是记者最大的责任吧。
或许多年后,“疯狂的大蒜”这段历史,会被看作是一个体制下的产物,而不是市场的必然。
盼着更多的惠农政策出来。
盼着更多的由市场来主导一切,而不是“政治”。
2010年6月5日23:59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