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济百欲借地翻身

标签:
st济百零售业金地每股净资产济南财经 |
分类: 公司报道 |
ST济百欲借地翻身
2010-03-29 01:13:31 中国经济时报

已经走到退市边缘的济南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借坐拥“金地”之利和大股东的经济实力,进军房地产业
8月20日,已经走到了退市边缘的ST济百(600807)将召开200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商讨进军房地产等事宜。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如果今年继续亏损的话,ST济百将被摘牌。因此,房地产被ST济百视为救命稻草。
1994年上市的ST济百是山东省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全称济南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仅为10792.7万股。ST济百不仅拥有50年历史的辉煌历史,而且曾与济南另四家商场山东省华联、济南第一百货、大观园、人民商场一道被誉为济南零售业的“五虎上将”。
随着商品零售业竞争日趋白热化,ST济百近年来的经营业绩可谓是江河日下。每股收益从1998年的0.26元下滑到2000年的0,最近两年更是巨额亏损。2002年每股收益仅为-0.51元,尽管和2001年的-0.85元相比,公司业绩已经有所“回升”,但财务报告中所呈现的经营状况和前景却令人堪忧。
根据2002年年报,济南百货2002年度亏损55437703.13元,每股净资产为0.76元,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为0.3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67.56%,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01元。据悉,在上市以来的9年时间里,ST济百一直没有进行再融资行为,其资金紧张和内部“贫血”可见一斑。因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公司股票交易从今年5月12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在重组中因“华建高管遭驱逐”事件而备受瞩目的ST济百,2002年7月2日将军投资入主。将军投资正式接管ST济百管理权之后,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摸清家底,二是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稳定职工队伍,四是确立发展方向。
是否还要发展传统百货业?抱着“金地”是不是可以借地生财?被逼上绝境的ST济百将目光定在了地皮上。据说,许多职工开始不同意转型,在反复多次分析零售业的形势后才有所改变。
退出零售业对ST济百是一项艰难的选择。几十年的经营,让职工熟悉了零售业,也产生了感情。多年来,该公司凭借自身在山东商业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地处济南市黄金商业地段的优势,一直维系以百货业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这种局面在2000年才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当地涌现大批新兴商业企业,竞争陡然激烈。
商战之下的传统百货商场普遍不景气,改行的改行,赔钱的赔钱。据统计,目前济南市上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已有13家之多,中小商场和超市更是数以千计。而大润发、国美、新一佳、家乐福等一些商业巨头也纷纷进军济南。业内人士认为,济南市中小商场的利润空间今后将会变得更小。面临摘牌之危的ST济百必须作出选择。
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随着ST济百管理层的更换和2002年度股东大会的召开,ST济百开始接触房地产业。据了解,ST济百地处有金街之称和山东“王府井”美誉的泉城路上。公司除了现在泉城路上的营业大楼外,还有大楼后面的一个十几亩的大院子,再加上原来的四海香大楼,总资产应该不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