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光头郑重
光头郑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180
  • 关注人气:4,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调研救市破僵局 购房者盼房价跌

(2010-03-19 19:24:17)
标签:

房产

房价

僵局

山东省建设厅

刘建业

财经

分类: 郑重调查

山东调研救市破僵局
购房者盼房价跌
 
2008年10月25日01:31  来源:华夏时报
 

山东调研救市破僵局 <wbr>购房者盼房价跌    本报记者 郑重 山东报道
 
  山东地产商至今并不认为山东的房价存在泡沫。“潍坊的房价还不到3000元/平方米,泡沫在哪呢?”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普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业在19日的一次省内房地产形势座谈会上表示。

  实际上,“房地产商对市场没有信心,老百姓等着降价,房地产商等着涨价,新盘开盘的很少”。济南市长张建国如此评价济南楼市现状。“省政府近期已经就救市问题召开了两次多部门高层联席的房地产形势调度会,相关政策正在酝酿中。”知情人士10月21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否认泡沫

  10月22日下午,山东省房地产界人士在省会济南的新闻大厦举行了一次房地产行业的“非正式”会谈。

  与会的地产商普遍认为“其他省市的房价暴涨时,山东省城济南的房价并没有暴涨,如今,其他省市的房价开始打折下跌了,济南的房价也没有亦步亦趋”。而绿城集团的营销总监李明芳甚至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购房者的观望心态会明显减弱,并大胆预测“2010年至2011年,济南房价能突破1万元/平方米”。

  让房地产商做出普遍乐观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济南房价封闭、迟钝、滞后,宏观经济调控对济南房价影响有限,这基本上也是开发商的一致看法。

  “山东的房地产市场不是深圳,不是海南,也不是南京。”刘建业感慨道,“山东地产的发展还是比较理性的,潍坊的房价还不到3000元/平方米,泡沫在哪呢?”

  就在19日的座谈会上,山东各地房产商的一致意见是,山东房产市场正处于上升期。

  “山东房产泡沫不明显,不存在'拐点论’一说。”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也认同了这个观点。

  明折暗降

  “十一前一部分地产商曾经开过一个碰头会研究对策,提出了统一采取促销措施降价的方案,降价幅度在10%-20%。”济南一位不愿具名的地产界大腕10月1日前向记者透露。

  黄金周期间,记者通过采访济南各大售楼中心验证了以上消息。黄金周期间,几乎所有的楼盘都有打折或赠送等一系列优惠活动,优惠的幅度控制在了10%左右。

  尽管大部分地产商都力称自己房价没降,表示推出的特价房是尾房或位置偏的楼盘,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特价房“应有尽有”,只要购房者肯买,都能以特价房的价格购买。

  “如果开发商直接降价,无疑向市场传递出挺不住的信号,不但打击购房者的信心,还有可能带来购房者集体砸盘的可能。”上述人士说。

  济南西部一家楼盘的销售负责人坦言,相对于去年的最高点,事实证明今年房价无疑下降了。

  “当前还是一种僵持局面,价格略有上涨而销量在下降,消费者不买账,开发企业为了保本、维护预期等不敢降价,只能硬撑。”山东省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处有关人士表示。

  调研救市

  在济南楼市,地产商否认房价泡沫坐等房价上涨,而购房者坐等房价进一步下跌,这样的僵局迫使政府早日出手解决。实际上,进入10月,山东省政府组织了由专家、政府官员、地产商组成的30人的房产调研队深入省内各地调研市场。

  “目的还是为了救市。”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在这个沿海大省,房地产业投资占全省服务业投资的40%左右,这不能不让政府去重视。山东省建设厅厅长杨焕彩认为,房地产业是综合性的长链条产业,直接影响金融、建材、家电等五六十个产业,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不仅对增加税收、增加就业作用突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激活房地产消费,对启动内需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

  在山东省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处副处长刘春藏看来,政府最能调控的市场就是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政府的筹码太多了,房价没有下调的空间是不可能的。”刘春藏说。

  知情者在19日的座谈会上透露,从房地产市场最核心的价格来看,其由成本、利润和税金三部分构成:“重复缴税大幅抬升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房价构成尚有可降的空间。”据知情者透露,山东省政府正在研究具体对策。

【作者:郑重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丁勇)
http://stock.hexun.com/2008-10-25/110432748.html

山东调研救市破僵局 <wbr>购房者盼房价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