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郎颖菲:逆境是金

(2007-09-06 02:42:20)
标签:

蛇干

灾星

蛇类

逆境

郎颖

蛇山

分类: 郑重心得
郎颖菲:
逆境是金
 
郑重/文郎颖菲:逆境是金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
 
 
 
 
 
    对于我们来说,没有走不出的困境。

    9月2日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约》栏目播出的《中国虫王郎颖菲》,我对自己说。

    “这女人命太硬,找男人,男人死,养蛇,蛇死。她是一颗大灾星!”这是在郎颖菲困境中,村里长舌妇翻起了流言蜚语。

     我们先看看郎颖菲遭遇的磨难——

22岁:面对的是一纸浸满血泪的结婚证书和高达二十万元的巨额债务。

    郎颖菲,1973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清苑镇郎庄村,六岁时父母离异,在继母呵斥的凄风苦雨中度过了她少年。庆幸的是她高中毕业考入河北医学院。在读大三的时候,她的老师将自已在市歌舞团工作的儿子介绍给了郎颖菲。经过一年的热恋后,郎颖菲的男友患了白血病,为了挽救男友的生命,她踏上了艰难苦涩的求医问药之路。尽管她们找到了医术最好的医生,使用了疗效最好的药物,一样阻止不了死神的脚步。李浩在弥留人世之际,提出要与她举行婚礼,结为正式夫妻。不久,丈夫撒手西去,给年22岁的郎颖菲留下的一纸浸满血泪的结婚证书和高达二十万元的巨额债务。

    失去生死亲人的悲痛、压得让人无法喘气的巨额债务,令这个刚过二十岁的姑娘无力承受,她想到了死,要为丈殉情,生死相守,安葬完丈夫后当天夜里,处于绝望中的她吞下了一百多粒安眠药。可是,阎王父说,你不能死,你婆婆年已飞半百,而且是孤身一人,20万元的欠债她无力偿还,你必须还清外债。当郎颖菲醒来时,已是第五天天了。此时,郎颖菲已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制药厂工作,可是,每月几百元的工资不足以支付外债的利息。为了早些还清债务,她跑回老家开了一家私人门诊,可是上门讨债的人的吵闹让她的门诊无法经营。因此,她又直南下广西去养蛇,提取蛇毒,经过几年的拼打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养蛇,开始规模养殖。

创业初成,再遭劫难。

    1997年春,苗疆7月,郎颖菲千辛万苦捕了3000条毒蛇,运回了河北省清苑县农村老家,利用一处废弃的老宅,办起了养蛇场。

然而不久,3000条蛇先后死去。

  “这女人命太硬,找男人,男人死,养蛇,蛇死。她是一颗大灾星!”村里长舌妇翻起了流言蜚语。

    “我不是灾星!”只能把泪往肚里吞,郎颖菲把一条条死蛇剖开,去除内脏,制成蛇干。3000条蛇干连同已采集到的2000多克蛇毒,她卖了8万元钱。利用这些钱,她买回一些种蛇,建了个人工调节温度与湿度的试验室,模拟南方毒蛇的生存环境……她的南方毒蛇养蛇场,终于在中国北方大获成功!随着规模扩大,她一举还清了20多万债务!她根据自己的独特经验编成的《蛇类养殖》一书,成了北方养蛇《圣经》,中国北方养蛇业随之蓬勃兴起!

    期间,由于草率走进婚姻,第二任丈夫对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暗夜跟踪开始了……最后是拳打脚踢的家庭暴力!外面的事业越来越成功,家里的狂风暴雨也越来越猛烈,期待“平静港湾”的这场婚姻,成了郎颖菲一生“活得最累、受伤最深的两年噩梦”。

    心被这场无爱的婚姻伤得千疮百孔,郎颖菲终于被折磨得身心俱疲,发疯似地一下结束了所有生意,结束了这场可怕婚姻噩梦,带着一对孪生女儿远走天涯海角的海南。

2003年:创办“万蛇山庄”欠债1000万。

    难道就此向命运屈服,在天涯海角的阳光中独自悲伤一生吗?在海南“疗伤”半年之后,2003年初她下决心东山再起——倾自有资金800万元和入股资金400万元,共1200万元巨资在湖南安化县马路镇筹办规模宏大的“万蛇山庄”!

  “万蛇山庄”耗资500万元引进世界各地蛇类30多万条,招募员工数十,圈地80公顷,依山傍水建起蛇岛、蛇山、蛇洞、蛇林、蛇疗中心、博物馆、《白蛇传》胜景、垂钓憩园等,集蛇类繁育、加工、销售、培训、蛇疗、餐饮娱乐等一体,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蛇类种养基地和一道旅游奇景!媒体评说:“郎颖菲将成为中国庄园经济的推进者!”

  但上帝之手,使她又瞬间身无分文、债台高筑——

  2003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万蛇山庄”正式开业,郎颖菲满面春风地率20名接待人员在庄园门口迎进了第一批旅游者。但紧接着,“非典危机”在全国快速爆发,“万蛇山庄”一下游人全无!4月29日,国家林业局、工商总局又发出《立即停止野生动物市场经营活动》文件,价值500万元的30多万条蛇一下被全部强制放生!

    短短一月“万蛇山庄”崩溃,股东四散。无家可归的郎颖菲独守偌大庄园里,身形憔悴,欲哭无泪……

再创业:借来的13万元化为乌有。

    三个月后,绝望中又看见一线曙光的郎颖菲:山东农业大学全面开发利用黄粉虫资源的科研成果问世!

    两天后在蒙蒙细雨中,带着借来的13万元钱,郎颖菲走出泰安火车站,搭上一辆破烂的“甲壳虫”车,悄然潜入泰安郊外一处村庄,去考察黄粉虫养殖户。

    她又去山东省引进黄粉虫,可是,花12万元卖的2000斤种虫还没有运到家就全部闷死了。乡亲们劝她说,你的命不好,别再弄了。

与命运相争,终见阳光。

    “自杀过一次,我再也不会自杀。陷入过数次绝境,我从此明白了眼泪和愤怒都无济于事。所以当时那车黄粉虫死了,我默然无语,回到湖南费尽口舌又借了10多万元,再上泰安,终于顺利地运回了一卡车种虫。”她淡然微笑。

    一个后她带着贷来的10万钱,再次去山东引种,黄粉虫引来了,可虫子繁殖的很快,她一个人根本就照顾,想雇人就无力支付工资。

    她想让村民代养,自己回收,可村民们从来没见过黄粉虫子,却说她是骗子,她只好让朋友代养,自己按每斤3.50元的价格回收,村民们一看,养殖黄粉虫很简单,而且挣钱快,全村人都代养起黄粉虫,不到一个月,10万斤虫子堆在郎颖菲的面前,可是问题又来了:销路在哪呢?

    她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供货信息,韩国一家客户张口就要4吨干黄粉虫,并要求在20天供货。可是一他弱女子上哪能去弄这4吨干虫去呢?她跑到了山东组织货源,按时供货。接着驻扎在山东,并注册了中国第一家黄粉虫网,向世界发布供货信息,很快国内外的订单纷纷而至。国外大量要中国的黄粉虫究竟做什么用呢?原来是作动物饲料添加剂。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她变被走为主动,自己给自己下订单。她在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的帮助建起了年产量超过100吨的黄粉虫粉加工厂。

    郎颖菲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外债。今年,她仅33岁。

    也许人生只能是一段风云变幻、美丑难解、血泪相混的传奇,我们只能迈步向前……

    郎颖菲自创业于山东后,没有再经历过去那种介于生与死之间的无情磨难。实际上,无论是苍天,还是厄运,还是人,都不应该再去折磨她了。如果按照孟老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那么,郎颖菲,一个瘦弱女子的辛酸痛苦经历和顽强韧性与果敢也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啦!

坚持就是胜利!

    煜东昨天和大家讲了马云创业的历程,也是对郎颖菲创业更好的注释。

    马云语: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

    我很欣赏马云这句话。有人总结马云,是网联网里最能吹牛的人,但是是唯一一个把吹得牛实现的一个人。

    马云说,对于创业者来说,少听那些成功学大师的,少做规划,少做设想,多从失败中做总结。

    创业者没有先、没有后、没有大、没有小,每一个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于我们自己。

    一个好计划+毅力+ 正确的方法=成功。

    这是我总结的一个公式。对公司,对每位同仁自身,都是适用的。

    贵在坚持,贵在行动。

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怎么做?

    清文曾经和我谈了他的看法,值得同仁们思考。

    清文说:“假若上班时间打瞌睡,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如果说得更直白些,那就是浪费生命。大好年华,就这样白白流逝掉了。就如同郑总提到的那样,以前没学到什么本事,到了40、50岁,迫于生计,又要到市场上找工作。可要知道,优胜劣汰是竞争法则,像我们这样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是不会同情弱者的。我在其他的公司也做过几年,我的感触就是一个人要美满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金网国际的成长需要全体同仁都和公司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当全体同仁都同心协力地为公司的事业奋斗拼搏时,公司的成长就会势如破竹、激流勇进。与此同时,为公司成长时付出努力的每一位同仁都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高。

    金网国际是每位同仁的合伙人,公司的成长需要每一位同仁的努力。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来没有想到和公司共同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他们只是把工作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把公司当成了谋生的场所,他们认为自己和公司就是简单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自己为公司做工作,公司为自己付酬劳。持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是一小部分,这既是社会的不幸,也是公司的不幸,更是员工个人的不幸。当员工把本应彼此协作的关系看成简单的劳资关系时,他(她)实际上就已经扼杀了自己和公司一起成长的萌芽,因为他(她)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的进步和公司的成长放在一起考虑。

    只能与公司同享受、不愿与公司同吃苦的员工也许是聪明的,因为他们不必经历和公司一起创业的艰难,也不会和公司一起冒被竞争对手挤垮的风险,更不用为公司的前途寝食难安。可是,这种“聪明至极”的员工常常无法得到公司的青睐,而且因为他们会在患难时轻易地抛弃公司,所以公司在享受甘甜时自然也不会想到他们,况且缺少了和公司共同患难经历的员工往往承担不起公司赋予的重担。因此,最终只有那些与公司同受苦难的员工,才能和公司共享甘甜;只有那些和公司共同抵挡危机的员工,才能和公司一起迈步向前。

    对于金网国际来说,上面说的这种人是不能要的,尤其是创业期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