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野菜香之八——山胡菜,山胡菜

标签:
山胡菜珊瑚菜银柴胡山马踏菜杂谈 |
分类: 野菜·腌菜 |
人到中年野菜香之八
山胡菜,山胡菜
认识山胡菜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有一次,在山溪小径上漫游,见一老妈妈在山坡上采摘一种野菜,就好奇地询问,老妈妈热情的告诉我:这是“珊瑚菜”,可以 吃的。我是苦孩子出身,是吃平原上的野菜长大的,内心深处对山珍海味就十分向往。这“珊瑚菜”是山上的东西,就应该叫做山珍了吧,那就也采摘一点,一饱口福吧。经过老妈妈的耐心指点,终于辨清了“珊瑚菜”的一些特征,多长在山坡石头缝隙中,叶片肉质,有平行的细纹,叶子长条形,叶尖尖锐,叶基部包茎,分节明显,用手一拔,芽尖的几节就拔出来,与萹蓄(我们当地叫竹节草的)外形上很是相似。
回到家,将“珊瑚菜”用水焯过,浸泡,调制,应该说叶子肉质鲜美,清香而爽口,就是那浸泡的水,黄绿色,就像新茶泡水,耐看而养眼。
后来爬山,见了就采摘一些,成了我爬山的一项内容。外地的驴友询问我采摘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只能告诉人家:我们当地叫“珊瑚菜”,是可以吃的,如此而已。问的多了,我微微就感觉到了难为情,常挖常吃,却不知道是什么,好像对不住它似的。
回家查询“珊瑚菜”,又名北沙参,其根入药,为中药材。生于我国沿海地区,尤以海滨沙滩上分布甚广。近年来,随着城市和港口建设,需要大量用沙,因而生长珊瑚菜的沙滩常被挖掘,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繁殖生长;加上药农连年挖根,因此资源逐渐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窄。由于濒危,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查询图片,和我采食的根本就不是一种植物。那我采食的是一种什么植物呢?因为我不知道它的通用名是什么,所以也就无从查起。
后来浏览一些驴友的游记,发现有一位驴友拍了这种植物的照片,图下说明:泰安地区叫做珊瑚菜,胶东叫做山马踏菜。这一信息令我十分欣喜,赶紧查阅“山马踏菜”,可惜,符合我要找的资料很少,只能耐心的一页页的翻阅,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映入眼帘:银柴胡。点开页面介绍:银柴胡,别名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原植物生长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缝中,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忌水浸,以沙质土壤最易生长。味甘、性微寒、归肝、胃经。功效退虚热、清干热。临床用名银柴胡。从生长习性上看,我所见到的就应该是银柴胡了,但“主产于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和“忌水浸”却不相符。然后,再细心的查阅不少网友的资料图片,大部都指向了“珊瑚菜”,也许上传资料的网友也有片面和失误吧,在我的内心里,因为柴胡是一味名贵中药,所以我也就愿意把“珊瑚菜”当做银柴胡了。
且慢,看到一篇专业论文,国家《药典》上规定,柴胡是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但有中医药专家从本草文献考证,古代的银柴胡,是指银州所产的柴胡,是伞形科植物,并不是石竹科植物。那么,我们所说的银柴胡,甚至正在药用的银柴胡根本就不是古典文献上的银柴胡了。说来可笑,我们所用的银柴胡,是长期以来,民众以讹传讹的结果啊。有资料显示,通过全国范围调查,收集到27个省、市、自治区的88份银柴胡生药商品,鉴定结果表明其中仅60%来源于中国药典品种,其余40%来源于非药典品种。52份来源于披针叶繁缕,在全国24个省市使用,其中,约有2/3为1或2年生栽培品。商品中18%为灯心草蚤缀根,在10省区使用,其余22%来源于丝石竹属、蝇子草属和蚤缀属3个属的5种植物根,其混乱可见一斑。
从珊瑚菜,到山马踏菜,再到银柴胡,苦苦找寻,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我想,多么需要有一个权威部门给一个权威的答案,以释民众的疑惑啊。可是,话又说回来,就是有一个权威的标准名称,各地的民众演习各地口耳相传的说法,难以与标准对接,仍然不能消除混乱啊。几百年来,甚至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智慧和文化就隐藏在这些虚虚实实和真真假假之中。
这时,偶尔看到一篇写这种野菜的文章,把它叫做山胡菜,概因它就像大山的胡须。那么,我就将这种山珍美味叫做山胡菜吧。
http://s7/middle/4b2e1ad4t89735ee43fa6&690
时间隔了三年,终于碰到一位专家,告诉我,这种“山胡菜”的学名叫长蕊石头花。一查,还真的是。
又有网友标注这种植物为“山苜楂”,百度上到有介绍,估计是误读为山马踏菜的正音。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