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今字及通假字的区别    转

(2008-11-19 19:56:26)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摘

古今字及通假字的区别

先看以下几个例子:
1.
共其乏困(《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2.
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3.
三年释其政(国语 ·勾践伐吴》)        """"
4.
将帅二三子以蕃(《国语·勾践伐吴》)   """"

 

关于“古今字”

如:共、供, 舍、捨, 昏、婚, 反 返

顾名思义,造字之时,先有前者,
其特点是,在形体上一般是在古字的基础是添加或改变偏旁

如:禽 擒  取 娶  然 燃  孰 熟  要 腰  此为增加偏旁

被 披  说悦 敛殓  此为改变偏旁

这种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最初造的字少,后来逐渐分化,是汉字分化的结果。

关于“异体字”

如:(泪,涙) (裤,袴)(暱,昵)(邨,村)

再如:峰 (“山”在上,“夆”在下) 惭(慙) 概(“既”在上,“木”在下)

如:(杯,桮,盃) (抵,觝,牛氐)

异体字的最大特点是:

字的功能完全一样,只是形体相异,这是它与上面说的“分化字”的根本区别

如:泪如雨下,其中的“泪”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换成“涙”

两个字之间只是形体有差异,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换。

另外,古今字(分化字)中的后起字,只是承担了古字中的部分职能,如:取(娶)其中的“娶”只是在表示亲

”这个意义时,才能互通,其它也是如此。


关于“通假字”

想象一下下面三种情况,

1)一个先秦的古人在写字的时候,想要写“供给”的“供”字,但是,由于他那个时代,表示“供给”意思

的,只有“共”字。

“供”字还没有产生,只有“共”字可用,所以就一率写成“共”,到了后代,“供”字产生,所以“共、供”

成了一组古今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后代的文章里也会出现“共”字,这是后人故意仿古的结果。

 

2)一个古人写字,想要写“茶杯”的“杯”字,但是由于古时的汉字规范工作远远没有今天有体系,因此,同是一个“杯”字,可以写成“杯、桮、盃”等形式,写哪个都算对,写哪个都成。这几个字是异体字,除了形体不同,其它功能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

其实,这种异体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比如前两天的帖子里就有“狼籍”和“狼藉”的问题,就是今天的“异体”问题。

3)古人写字,想写“疲劳”的“疲”,然而突然之间,提笔忘字,随手就写了一个同音的字“罢”,后来也忘了改了。这样的字传到今天,就是我们说的“通假字”。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写的错字,如“早、蚤”,“伸、信”,“错、措”等


“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区别在于:

古今字之间在时间上是有先后的,写“共”字是因为当时没有“供”字,而通假字,把“早”写成“蚤”并不是

因为当时没有“早”字。

再有,古今字之间的形体分化大多的有目的的,可以讲得出道理,如:昏,婚,反、返等。但通假字则在形体之

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仅仅是声音上一样,信手找来一个同音字。


      中学文言文中的“同”、“通”用的很混乱,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比较混乱,所以不要对学生细讲,不过作为老师,知道一些还是必要的。以上是对几种字在理论上的区分,然而,理论上的区分并不能代表实际操作上的清楚。因为上面提到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再加上一个没有提到的“假借字”和一个“同源词”,

这些称谓结合在一起,其复杂程度是匪夷所思的。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来分析上面的例子:

“共其乏困”中"""" 。这是“古今字”

“无能为也已”中""""。 这是“通假字”

这两个是比较简单的,而剩下的那两个则十分复杂,因为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字首先要确定本字。

 

 

1)“将帅二三字以蕃”中""""

《说文》:率,捕鸟毕也。毕是捕鸟用的网子,所以“率”的本义是捕鸟的网子

《说文》:帅(帥),佩巾也。

而“将帅二三字以蕃”里应该出现的意义是“带领”的意思。

可见,“率”和“帅”都不是“本字”

而真正的“本字”应该是如图所示,一个“辶”,一个“率”。《说文》:先导也,这个字是表示“率领”意思

的本字。只有求得这个“本字”,才可以知道“率”和“帅”都是通假字,彼此是通假关系。

 2)“三年释其政” 中""""

这其实是一组“同源词”

首先看“正”字,如图,甲骨文所示,意义是“一只脚朝着一个目的地走”,就是今天说的“征”(底下那个“

止”是脚,上面那个是目的地)

后来,围绕着这个核心意义,造出了“征”、“辶正”、“政”等字

《说文》:政、正也。“政”的意思就是:(用一种政策)使那些不正的人变正,即:使……正

“辶正”和“征”都是“征伐”的意思,“征伐”也是要使那些不正(不顺从的)人变正,即,使之正

“正”字本身作动词,也有使动的用法

总之,“正”、征、“辶正”、“政”都是在“使……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难顺自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