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轮换利弊谈

(2011-08-15 15:28:42)
标签:

中国

现代教育报

学校

教育体制

分类: 教育评论

校长轮换利弊谈

——答《现代教育报》记者问

万语(高振千)

近几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校长轮换制”的干部任免制度,一时间关于校长轮换的利弊争议也存在了很长时间。现在时值暑假,某些地方又将开始新的一轮校长轮换,《现代教育报》值此时机想做一个有关校长轮换的专题讨论,看看在各地实行“校长轮换制”之后,对这个制度更深层次的思考,现在再回过头看看其正负面影响。本人接受了《现代教育报》记者的书面采访。

问:实践尝试中的校长轮换制,其本质是否仍然是行政主导下的校长交换制?而非一套旨在让各具才情、体现多元文化背景及不同管理理念的人按照合法程序轮流担任校长的人事制度?

答:是的。其本质还是行政任命的形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轮换制度。即便有一些制度,也常常被有的人变通,得不到认真地执行。

问: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渐由行政主管到宏观管理,为什么我们的校长轮岗制更像是行政命令似的交换?

答:完全是行政主使之下的校长轮换,有时还是上级领导的主观意志。因为教育体制、办学方式、管理办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未顺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所以所谓的校长轮换也只能在现实环境下进行。

问:建立校长轮岗制是否是我们目前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答:有一定的需要。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呆久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动一动或许能激活学校和校长的活力,克服校长的职业倦怠,防止一些校长犯错误。

问:在轮岗中,我们的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应不应该有决定一个校长去留的权利?

答:现在的校长轮换当中,教师没有什么角色可以扮演的,因为是任命式的,所以基本上与教师无关。教师应当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有决定校长去留的权利,可是,目前的教育体制背景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问: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新任校长在轮换到新学校后,是否会真的放开手脚去做?另外,在临近轮岗的时候,会否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以及,在轮换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您又是怎样看?

答:那就要看校长的魄力威信、管理水平和能力,看校长的教育追求和治校策略,看学校的人际关系状态。校长轮换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如果对校长的考核不到位,轮换之际就不再是干工作,而是走关系了。由于校长轮换大多是长官意志,为进好学校必然有校长去跑官,有可能出现教育腐败现象。如果不是以校长的实绩来决定校长的升迁,靠关系靠权势进好学校,有可能伤了其他校长的心。

问:“新官上任三把火”,校长轮岗能否造成学校持续特色的发展遭到断档?前后两位校长教育理念的不同是否在学校特色发生变化的同时,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答:有这种可能。毕竟每位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治校风格不一样,如果校长好大喜功,就有可能不愿继承,按自己的设想重建学校特色。

问:优势校长轮岗到薄弱学校是否就能一定带来薄弱校的改变?一所学校的变化是否就完全依靠校长的变化?

答:不一定。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不是一位校长能做到的。一所学校的变化不可或缺外力扶持的作用。

问:有这样一个说法“换校长不如换老师”您同意吗?

答:这说法莫名其妙。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能轮换吗?不现实。

问:由于夹杂一些利益关系,我们的轮岗好像大多数是在顺流而动,横向流动,也有可能成为各方利益的博弈,您怎样看这种校长轮岗带来的副产品?

答:的确如此。基本上是往好的学校调,或者是同类学校交换,这样可以皆大欢喜。频繁的大规模校长轮换会搞得教育系统人心惶惶,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问:学校校长,我们是应该采取行政命令及调动的方式令其有压迫感和紧迫感,还是应该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促其自身寻求良好发展?

答:应该是后者!校长轮换必须依据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呼声,实实在在走群众路线,而不是凭某些人对校长好恶及利害关系说了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丽的万松山
后一篇:2011年08月1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