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与人

(2009-08-01 21:27:10)
标签:

沈思源

杂谈

悦读

分类: 思源随笔

今日看桃人的《年龄与书》,她这样写道:我是一个读书随便的人,然而近来却发现有些书不能读。晚上七点钟的时候刚冲了凉,捧着本《李叔同说佛》,偎着靠枕慢慢看。一个小时后被妈妈唤醒才晓得自己不知觉的眠着了。伸手拂一拂头发还是潮潮的,难怪微感头痛。遂决定把它收起来,三十岁后才看。这种书大概是疗失眠症的良药。之前有一本《庄子心解》也是,看一看就倦得不得了,倒去睡足一个小时起来竟也神清气爽。而且无杂梦来缠。一个月读下来竟养成午后小憩的习惯。不过,这本“说佛”还是放弃吧。妈妈说,成天看这种书,你不是要出家吧。嘻嘻,青灯古佛想想倒蛮可爱,可是我太懒,做不来出家人,还是老实做个俗人吧。

年轻的时候爱故事,也许还是看小说比较好。张爱玲可能有些太通透。亦舒虽然通透的给你个“寒天饮冰水”,却常常不忘最后塞一颗甜甜糖果到嘴巴里。昨儿,看了本《这双手虽然小》。书里有一句话读来颇为解气——一个儿子是你的儿子直至他娶妻,一个女儿是你的女儿直至一生。多可爱!但是这种书,三十岁前读读尚可,三十几岁的人还读亦舒会有点怪。就像二十岁以后仍读三毛会有些幼稚。

但是童话很好,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读。只能算是童心未泯,与幼稚无干。老了以后念童话给孙儿听,这样的画面,想想也要微笑。

(思源注:一个儿子是你的儿子直至他娶妻,一个女儿是你的女儿直至一生。这句话很多做了婆婆的人大概是深有体会的,对于一个还未出嫁的女孩儿,的确会有些匪夷所思。另,桃人最后一段话于我而言真是个极好的讯息,因为近来我正准备出一本类似童话的书。)

书与人

看了桃人的文章,我在想,年龄与书真的有很确切的界限吗?细想,读书于我而言,最直接的收获在于当下的充盈、喜悦、宁静或者其他,总之是阅读所带来的畅快与淋漓,有时甚至就是那么的睡着了,这都是阅读所带来的不可思议的享受。阅读,有时不必刻意地挑挑拣拣,有时是一种缘分,拿起它,当下进入其中,沉浸在里面,如此便是适合那一刻阅读的书。就这样,很简单。对于一个看书不为学而只为养的人来说,大概就是“随心”而已。于我,当属后者。也许也只有当看书只为养心,而不再是为获取尘世名利的手段时,阅读才有了真正的快感。

书与人

面对书与面对人的感觉,有时会惊人的相似。有一种人,只有到了要用到的时候,你才会想起他,就像是工具书。有一种人,是你见过一面之后就再也不想谋面的,那是一种拿起就令人索然无味的书。而有一种人,是你见面就会喜欢上的,甚至最终会成为一辈子的知己,那是一种反复阅读仍津津有味的书。

我们总是愿意跟自己品性相似的人在一起,这是心灵的感应,也是双方磁场的吸引。书于人而言,大概也是如此。

书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己找
后一篇:女人与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