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有几人诗中秋

(2008-09-14 09:05:40)
标签:

沈思源

随笔/感悟

中秋

月饼

分类: 思源随笔

每当中秋,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吃过的那种月饼,包装极为简单,常常是将十个月饼叠在一起,然后用一张薄薄的油纸将它们裹成一筒。很快,月饼上的油会透过那薄薄的纸渗到外面来。所以,还没有将那筒月饼拆开,我便已闻到了月饼的味道。可大人们总是要等到中秋那天才会将那张裹着月饼的纸撕开,然后每人分一个。

 

那时的月饼外面的皮是薄薄的,一层一层,很容易掉下来。那时也不讲究用盘子来装月饼,所以吃月饼时必须用一只手接着落下来的碎末,等吃完整个月饼时,再将落到手心中的碎末放到嘴中。常常是还想吃,可是没有了。不像现在,看着盘中做工精致的月饼,大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还未开口,便已觉得腻了。

 

也真是奇怪,照说现在的食品工艺更先进了,月饼做得应该比以前更好吃才是。可自从月饼的工艺创新后,包装超级豪华后,月饼的馅儿就告别了传统的香味。过去的月饼,一咬开来,里面的馅儿可谓是五彩缤纷,各种饱满的果仁都整粒整粒的挤在一起,还有红色或绿色的果丝缠绕在它们中间,那个香,真是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嚼起来也很有劲,很过瘾,但吃完了又觉得意犹未尽。

 

那时的月饼很便宜,就一两块钱一筒,我记得在我识数的最初,大概也就七八毛钱左右。我们那里将中秋叫做“八月半”,在八月半前的一个礼拜左右,大家便开始走亲访友了。常常是用布袋装上两筒月饼就做客去了。再考究一点的,会带上两瓶酒,一块猪肉或一只鸭什么的。骑着自行车到了亲戚家,然后嘴巴吃得油油的回来。

 

所以小时候我最喜欢过节。跟着大人走东家,串西家,去了外婆家,又去七大姨八大姑家,一个节日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了亮色。不似现在,一到过节,更觉冷清。那月饼也看着便觉饱了。真不知是现在的嘴巴变得刁了,还是月饼实在没有过去有滋有味了。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本以为今年的月饼也会这么难以下咽,但令人惊喜的是,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中,又发现了小时候吃过的那种月饼。虽然外衣是新款的,但里面的馅儿很有传统的良心,咬开来又有整粒整粒的果仁了。更令人欣慰的是,走了很多大饭店,发现今年的月饼包装都比较朴素,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华而不实。这真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就像一个人,在突然暴富之后,买了很多的奢侈品回来,可无论怎么打扮自己,就是让人别扭。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应该注重自己内在的修炼,然后造福于人。这时,他才开始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从月饼说到做人,从馅儿说到的良心。说到底,我觉得是我们的国民开始真正走向成熟了。一个月饼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我们应该武装我们的外在,但我们更应该武装我们的内在。当月饼好吃到人们愿意将它当成日常的点心,并对它赞不绝口时,它的市场自然就大了。当全世界的人们在日常的聊天中都会提到中国,提到中国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时,我们的祖国自然就强盛了。

 

最后,祝所有的同胞中秋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另类维纳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