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对话杂谈 |
分类: 思源随笔 |
在一本心理学书上看到一个标题――我们想要的,和我们需要的。还未看下文,仅一个标题,已经令我联想到很多。昨天妹妹还在电话里说我像个小孩一样,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可我似乎不愿承认这一点,我不愿意人们总将我当成一个不成熟的孩子,何况是我的妹妹。于是就跟她辩解起来。
谁知不知不觉中妹妹就给我设了个套,当说到买衣服的时候,她故意不经意地问我:“你去买衣服的时候,是因为喜欢而买,还是因为需要而买?”
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为喜欢而买。所以不知不觉总是买了很多,譬如我有一柜子的白衬衣,其实经常穿得也就四五件。有些买来后甚至从未穿过,可当时就控制不住地想要买下它们,因为实在太喜欢了!”
说到这里,妹妹就在那边得意地大笑起来,像个获胜的将军:“你看,你看,我说得没错吧,你就是个没有自控能力的小孩!这个世界上,令人喜欢的东西多了,你都能将它们搬回家吗?所以如果你不是因为迫切需要,而仅仅是因为喜欢它们而将它们买回家,你就不是一个理性而成熟的人。”
虽然中了她的圈套,但我还是不示弱:“我这也是一种需要。你所谓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我所谓的需要是心理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
“你啊,就是给奢侈也要套上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好,就算听你的,以后我不再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只为生活的需要而买。可如果这样,人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似乎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却还要克制着想要拥有的冲动!”
“问题是你必须用很多钱去交换。你的东西多了,你的钱就会少了。你要学会过日子!”
“难道藏钱会比买喜欢的东西有更多的乐趣吗?”
“关键在于,藏有足够的钱会让你更有安全感。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如果你没有钱,想想看,这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件。”
“藏那么多钱,你也不去花,就是为了买这个安全感吗?”
“难道不对吗?如果有一天你生病了,没有钱,怎么进得了医院呢?那个时候,钱就是你的生命。”
“可钱真的能买回生命吗?似乎也不尽然。但我还是会好好考虑一下你的话,但不是为了所谓的安全感,而是如何过一种懂得克制的生活,我想尝试一下。而不是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和喜好。”
“但愿你能将我说过的话真的放到心里去。你总是个让人担心的人,怎么也长不大。”
放下电话,我在想,我真的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吗?还是所谓的长不大,大概是活得更真实罢了;而所谓的长大,大概是活得更现实罢了。
今天与北大的一位哲学老师聊天,聊到心理学的问题。我想,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大概在于“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这三个自我之间的矛盾吧。无法平衡便产生痛苦,甚至是平衡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