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书连
武书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56,969
  • 关注人气:30,8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大学排行榜填报志愿

(2018-03-15 08:32:22)
标签:

教育

分类: 大学排行榜

武书连 

对于大多数考生和考生家长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每年高考时间,我国上千所不同类型的大学,都在尽全力包装和推销自己,各种填报指南爆炸性出现。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面对难度不亚于高考的志愿填报,不要说从来没有进过大学门的考生搞不清该怎么填,就连许多教育专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么有没有办法用较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信息,抹去红妆露出大学的素颜,使考生能直观地看到大学的真面目呢?当然有,这就是自1983年诞生于美国,1987年开始在中国出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大学排行榜。

大学评价以及由大学评价产生的大学排行榜,汇集大量数据,集中体现了大学的各项办学指标的实力,是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考生家长全面了解大学的快速通道。利用大学排行榜填报志愿,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节 不同层次的大学是考生择校的基本出发点

大学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大学的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有着明显差别,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同样有明显差别。因此,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分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按层次填报志愿,是择校的基本出发点。

20179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确定了我国42所大学的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大学,140所大学的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学科。此后,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完善了本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早以前,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陆续立项建设115211工程大学和39985工程大学。

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本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就是国家和各省市的大学层次。按国家和各地政府确定的大学层次填报志愿是有道理的。但是问题在于,国家在确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平衡和不同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平衡。而中国土地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巨大,这就使得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一些层次高的大学,师资水平和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如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层次低的大学。考大学是以高考成绩在全国范围择校,考生要珍惜自己十年寒窗获得的高考分数,不浪费高考成绩的每一分,用现有的分数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高层次大学,需要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大学。

大学排行榜中的大学层次,就是不考虑地区和行业差别,用全国统一的标准衡量大学,更适合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本书作者自1991年开始《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研究,1993年发布中国第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大学排行榜,至今已经26年。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总结出了全国统一的大学层次标准,供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第一个层次是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中国一流大学,共28所。

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最高学术水平和最高毕业生质量。2018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要求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居全国大学前50名;2.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50名;3.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50名。

上面三个条件中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由学生毕业后的薪酬、考研率、出国留学率组成。就业薪酬高、考研率高、出国留学率高的大学排在前面,就业薪酬低、考研率低、出国留学率低的大学排在后面。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反映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高的大学排在前面,科研能力低的大学排在后面。教师绩效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科研效率,就是在4年或者5年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里,教师培养出好的学生的效率,效率高的大学排在前面,效率低的大学排在后面。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到,中国一流大学的条件是很高的,必须有足够优秀的教师和足够优秀的管理者,才能在严格的筛选中胜出。2018年有28所大学在竞争中进入中国一流大学。具体名单见第三章第一节。

28所中国一流大学有26所属于研究型大学、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属于研究教学型大学、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有1所是位于广东深圳、建校时间很短的南方科技大学。

考生被上述28所大学录取,会受到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培养,得到中国最好的本科生教育,毕业后获得较好的薪酬或者深造机会(考研和出国留学)。其中位于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位于南京的南京大学,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各项指标都居全国大学前列,并且位于我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应该是考生的首选目标。位于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处于经济有待发展的安徽省,但是其教师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第1名,也是考生的首选目标。

不过很明显,报考上述大学特别是报考清华、北大的考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力,而仅就本科生培养质量来看,28所中国一流大学都非常优秀。因此,分数略低一点的考生,要争取被其他中国一流大学录取。例如地处祖国北部和西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这些学校囿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录取分数线通常会低一些。报考哈工大、大连理工川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考生可以较低的分数得到中国最好的本科生教育。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由于行业的原因,录取分数线在中国一流大学中更低,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是进入中国一流大学、接受最好的本科生教育的很好机会。2014年正式批准建校的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以教师绩效第2名,教师学术水平第19名,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第40名进入中国一流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录取分数线在28所中国一流大学中位于最后一名,难以被其他一流大学录取的考生,应争取进入南方科技大学。

第二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A等的大学和未进入中国一流大学的研究型大学,共48所。

上述衡量中国一流大学标准的三项指标: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教师绩效,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体现学校的本科生培养能力和学生所学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以及教师探索教学科研未知领域的平均创新能力。

将三项指标合并,按照筛选中国一流大学的方法,形成一个择校等级指标。以择校等级指标为主,再辅以各大学的学校类型,就实现了学校的分层划分。在本书中,全国大学的层次共分为511级,分别是A++A+AB+BC+CD+DE+、E。A++级最高,E级最低。

按照等级划分标准,择校等级得分在前10%的学校是A等大学,分为A++A+A三级。A等大学共计76所,其中28所中国一流大学已经进入第一层次,其余48A等学校划归第二层次。名单见本章第四节。

学校类型在选择大学时可用作参考,其中的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数量仅占全国大学总数的5%。2018年,全国共有38所研究型大学,其中26所已经入选中国一流大学,其余12所依次是: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上海大学。这12所大学,也在第二个层次。

48所择校等级为A等的大学和上述12所研究型大学去除重复之后,共计48所。考生被第二层次的48所大学录取,可以受到很好的专业教育,毕业后能获得除一流大学外更多的薪酬和更多的接受研究生教育、出国深造的机会。

因此,如果考生没有被第一个层次的28所中国一流大学录取,那么第二层次的48所大学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B等的大学和未进入前两个层次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共154所。

择校等级为B等的大学,分为B+B两级,数量占全国大学的20%,共151所。具体名单见本章第四节。

研究教学型大学是科研实力仅次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校,数量占全国大学总数的15%。2018年,全国共有114所研究教学型大学,名单见第三章第四节。

151所择校等级为B等的大学和上述114所研究教学型大学去除重复之后,共计154所。

考生如果没有机会进入前两个层次的大学,就需要在第三个层次中认真选择。如果不准备考研,可参考各大学公布的毕业生质量报告中的薪酬部分,选择毕业后薪酬高的学校。如果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可参考本书第六章第二节的各大学升学率。

在这个层次的选择中,首先选择B+级的大学。考生填报一本志愿的学校,基本可以划定在以上三个层次中。

第四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和择校等级为D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共200所。

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总数的20%,共151所。具体名单见本章第四节。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实力低于研究教学型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总数的30%。2018年,全国共有227所教学研究型大学,名单可在第四章找到。

151所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和择校等级为D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去除重复、去除少数已经进入前面三个层次的大学之后,共计200所。

在这个层次的选择中,首选C+级的大学。同样如果不准备考研,可参考各大学公布的毕业生质量报告中的薪酬部分,选择毕业后薪酬高的学校。如果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可参考本书第六章第二节的各大学升学率。

另外,在这个层次中,还应该参考本书第六章第三节,选择教师平均学术水平高的学校。

第五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D等的大学和择校等级为E+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共114所。

择校等级为D等的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的20%,共152所,具体名单见本章第四节。

152D级大学中,有52所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已经进入上个层次。余下的100所加上择校等级为E+级的14所教学研究型大学,共计114所。

在这个层次的选择中,首选D+级的大学。还要注意挑选感兴趣的专业排名靠前、教师学术水平高的学校,特别要注意这类大学的强势学科和专业。

第六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E等的大学,共214所。

择校等级为E等的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的30%,共228所,名单见本章第四节。228所E等大学中,有14所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已经进入第五层次,故本层次的大学共214所。在这个层次的选择中,首选E+级的大学。 

第二节 城市、学校、专业的考虑

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处理好城市、学校、专业三者的关系,避免因选择不当浪费了高考分数。

一、城市与学校的思索

学校的地理位置是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点之一。通常情况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考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小城市的吸引力弱于大城市。

一般来讲,大城市具有如下优势:对外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好,大学和科研机构多,休闲娱乐场所多,交流机会多,各类信息多。特别是大城市容量大,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多。所以位于大城市的学校对考生是最有吸引力的,当然也会有更激烈的竞争。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的地理位置较好的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是值得考生前往的。但是上述城市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好,甚至有些大学很一般,考生不应该为了去一个大城市而放弃一所好的大学,毕竟高考是考大学而不是考城市。层次高的学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而去一个大城市层次低的学校却未必意味着更好的前途。

有些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填报高考志愿时,不是报大学,而是报城市。管他什么学校,只要在北京、上海就行,这样向别人说起来有面子,似乎孩子在北京、上海读书,就有出息了。这与现在有的家长送孩子到国外读书一样,不管什么大学,只要能出国就行。其实现在的社会,是讲竞争实力的社会,要的是真才实学,考生能否学到知识,今后能否有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或好的专业,而不是能否到了一个大城市。

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力。在一个层次低的大学读书,无论在哪个城市,所受的教育都不如层次高的大学。因此,在层次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大学之间,应该优先选择大城市,但在层次有明显差距的学校之间,应优先选择层次高的学校。

就选择的城市范围来说,只要是直辖市、高校多的省会城市,以及高校多的计划单列市,大部分都有比较好的办学条件,不一定非选繁华的、地理位置好的特大城市。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也有不少好大学,例如黑龙江哈尔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成都的四川大学,重庆市的重庆大学,甘肃兰州的兰州大学等。上述6所高校,都是集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于一身的优秀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还是中国一流大学。

对有些学生而言,身处相对小一些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少一些喧嚣繁华,有时学习氛围反而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安心读书。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小一些的城市消费水平低,还能够节省生活、学习费用,降低教育投资的成本。

不过,对于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非计划单列市的大学,考生报考时还应该慎重考虑。从未来发展前途来说,如果选择地理位置较差的学校,应优先考虑其中的高层次学校,或者这些城市中大学的B+级以上本科专业。城市选择确实是就业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但不是择校时第一位考虑的因素。

高考是在全国范围择校,毕业则是在全国范围择业。既然高考都敢报考外地的大学,四年后毕业年长四岁,还怕在学校之外的城市找不到工作吗?

二、学校与专业的决断。

大学排行榜展示了学校综合实力、教师学术水平、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等许多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排名,但是排在前面的名校不一定所有专业都强,许多排名靠后的大学也有一些专业是A等的。在选学校与选专业之间,不少考生感到困惑。

一般来说,在本科阶段,学校比专业重要。好的大学,如中国一流大学、A层次大学、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大学、省部共建大学等。国家给予这些学校的支持力度大、办学基础设施好、名师多、学习氛围好、发展机会也多,应优先选择。

大学毕业后无论到哪个单位工作,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是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很多人甚至以此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选择学校很重要。对于今后想读研深造的考生,选择好的学校更为重要。当前,很多学校招收研究生,是要看出身的,看你的本科是在哪一类学校读的。有些学校招收研究生、招聘教师,甚至到了非985工程大学的本科生不要的地步。对于还没有确定人生终极目标的考生,本科阶段的专业不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好的学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在本科阶段,选择好的学校比选择好的专业重要。

对于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决心在某个专业领域发展的考生,则应首先考虑选择专业,当然这是指A++级、A+级、A级本科专业。这类最优秀的本科专业,一般都是各个大学集中资金优先建设的学科,通常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一流的师资和科研条件。在国内同行业内有着众多有成就的校友,专业的国际交往也比较活跃,能够为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本书对全国758所大学的494个本科专业做了排名。对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考生,注意选择各大学的A++A+A级本科专业。有些学校虽然不是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有自己立校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这些学科和专业有不少是A级或以上的。对于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决心在某个专业方向发展的考生,如果你最喜欢的专业在上述大学,则应报考这些学校。

三、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选择

现在很多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主要以就业为指导方向,很看重所学的专业在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都愿意报考好就业的专业。通常,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高的专业人满为患,这类专业称为热门专业;毕业后不容易找到工作、就业率低的专业门庭冷落,这类专业称为冷门专业。

考生报考热门专业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报考开设该热门专业时间比较长的学校,避开刚开设该热门专业的学校。这是因为热门专业生源多,各大学都有开设热门专业的动机。有师资力量要上,没有师资力量凑师资力量也要上。这使得一些学校新开设的热门专业缺乏足够的师资,特别是缺乏足够学术水平的教师,是个空架子。学生到这类学校的热门专业学习,很难得到系统的专业教育,毕业后在社会上竞争力弱。

2.尽量报考热门专业等级在C+级以上的学校。在本书中,可以查到全国758所大学各专业在全国大学中的等级。专业等级分为A++A+AB+BC+CD+DE+E,共511级。A++级实力最强,E级实力最弱。报考热门专业时,应尽量报考等级在C+级以上的学校,尽量避开等级为E等的学校。

3.考生应注意,热门专业只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热门专业,不是永久的热门专业。例如,报考时该专业人才缺乏,是热门的、很多大学争相开设的专业,可是四年之后毕业时,可能就有大量同专业的竞争者,就不再具备热门专业的优势了。因此,考生报考热门专业,还要注意了解该专业的人才缺口大小,如果缺口不大就应慎重了。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考生应该选择冷门专业。例如:考生很向往某所大学,对专业没有太多要求,此时报考该大学的冷门专业,就可以以较低的分数录取到自己向往的大学。又例如,毕业后想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考研深造,那么好的大学招牌远远比专业重要,选择这类大学的冷门专业,以较低的分数考取一所高层次的大学,不失为好的策略。

考生选择热门和冷门专业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正如前面提到过的,热门专业可能因为扩招而不再热。同样,有些专业现在是冷门专业,但是由于很多大学压缩该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四年之后考生毕业时,可能就不是冷门专业了。因此,报考冷门专业时,也要注意了解一下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过剩程度,如果过剩不大则不必太担心日后的就业。其次,冷门专业是各大学招生少的专业,相对而言,师资力量更有保证,被录取到冷门专业,通常能得到比较好的专业教育。因此,考生与其报考竞争激烈的热门专业,倒不如选择一个人才过剩不大的冷门专业。

2.考生应特别注意,本科阶段学校比专业重要。不能为了选择热门专业而降低了报考学校的层次。有的考生为了能上热门专业,宁可放弃A等大学、研究型大学,还有的放弃被本科学校录取的机会,选择热门专业的专科学校,这样就降低了报考学校的层次。降低学校层次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文化层次和竞争层次,对考生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读大学可以看作家庭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挑选学校、学科和专业,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机会成本和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可过多考虑眼前专业的就业情况。 

第三节 报考体育类、语文类、艺术类大学

大部分体育类、语文类、艺术类大学规模都较小,教师数量、学生数量也较少。这些学校由于注重考生某一方面的专长,使得整体录取分数线比较低,一般综合实力排名比较靠后。因此,报考体育类、语文类、艺术类大学时,不必过多考虑该校综合排名的前后,重要的是你喜欢的专业的名次。

总之,大学排行榜是考生全面了解大学的快速通道,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地选择学校和填报志愿。2018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列出的大学的六个层次和各专业排名、等级,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升学率、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等排名,是考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直辖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高校较多的计划单列市,通常能对学校提供更好的支持。 

第四节 推荐的中国大学报考顺序

本节将第六章第一节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三节的教师平均学术水平、第四节的教师绩效,合并在一起,形成择校等级指标。方法是把上述三项指标的分项排名相加再除以3,之后按得分由低到高排列,得分越小越好。

例如:南京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全国排名第6,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第2,教师绩效排名第5,三项排名之和是1313除以34.33;武汉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排名第14,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第24,教师绩效排名第22,三项排名之和是6060除以320.00。南京大学的4.33小于武汉大学的20.00,故南京大学排在武汉大学前面,其他学校以此类推,若得分相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学校排在前面。

以择校等级指标为主,辅之以表现学校科研实力的学校类型,形成报考层次和报考顺序,供考生和考生家长填报志愿时参考。结果见表1-1。表中,位于第一层次最后6所大学得分高于第2层次前3所大学,是因为第一层次的大学符合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按报考层次规则排列在前。第三层次最后3名大学得分高于第四层次前面的几所大学,是因为这3所大学是研究教学型大学,按规则排列在第三层次。第四层次(主要是C等大学)出现了D等大学,是因为这些学校是择校层次为D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按规则排列在第四层次。第五层次(主要是D等大学)出现了E+级大学,是因为这些学校是择校层次为E+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按规则排列在第五层次。表中第四层次及其以上学校列出报考顺序和得分,第五、六层次的学校相同层次排名不分先后。

1-1 2018中国大学按层次报考顺序

(见武书连著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8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本文全部内容源于武书连著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8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