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稿)谁是不良嗜好的幕后“黑手”

标签:
育儿教育 |

现在,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单一化,喜欢被动地享受感官的刺激,诸如抽烟、喝酒、长时间泡网等等。当我们一方面指责孩子们的同时,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些习惯原本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么又是什么时候悄悄变成孩子们的习惯呢?
小A,是我一个咨询者。父亲带着他来做心理咨询,理由特简单,就是不爱学习怎么办。只关注学习的家长一般都是懒惰的,殊不知学习不好并不是心理问题的根源而是心理问题的现象。厌学者一定隐藏着更吸引他的兴趣,于是我问起他的爱好。才知道,上初二的小A却已经有了四年的烟龄,由于父亲经常出差,他最喜欢的就是跟几个哥们打网游,喝酒,泡吧玩通宵,父亲只要回家他就一定躲到父亲跑到外面去玩。
其实青少年的各种不良习惯,主因并不在孩子本人身上,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上。小A的父亲回家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管其他,常因小A不花时间学习而焦虑。当我问起父亲每天有多少时间看书、读报。他说几乎没有!
就好像家长自己不爱看书,却让孩子专心学习。这会让孩子很费解,原来长大的好处是可以不用学习的,学习是件让大人都不喜欢的苦差事,那么我讨厌学习也是正常的了。
等你再用心去试着解读现在几个青少年的不良嗜好,你就会发现更可怕的结果:
比如抽烟与喝酒,主要是一种神经刺激,简单直接来的容易、快捷;而泡吧和上网是被动式娱乐,不费脑子,省事,培养慵懒的生活模式;赌博是一种投机主义精神,心理上追求“少付出,多获益”带来的满足感。通常在生活模式单一,追求简单快餐式享受,只看重眼前效果而忽略过程体验的人会更多采用以上浅层娱乐模式。
若父母在生活中能够陪着孩子一起体验登山、户外运动,挑战极限,跟不同领域的人接触打交道,就会发现原来通过自己努力征服的事情,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快乐。家长别总以挣钱工作为借口,挣钱不也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用的吗?多陪孩子,少陪客户,多些家庭交流,少些工作加班。在得失权衡上做做文章,自习先修身,才能带出更优秀的孩子。自己若不正,孩子就会像你的影子不可能直立。
简单的教育,往往会先把家长变成“怪兽家长”,然后再去伤害他们孩子的心灵!请多抽些时间与孩子共同成长吧,因为此时此刻地关注能让孩子养成一辈子健康快乐的习惯!
(中国青年网采访我的链接 http://news.youth.cn/wztt/201407/t20140717_5530714_1.htm)
白京翔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督导,长期一对一培养心理咨询师。组建的“白老师心理咨询团队”有签约咨询师30人,为社会提供免费咨询案例超过2000个案。
欲有想咨询的咨询者或想学习的咨询师
可以加QQ:184601080;
白老师微信(可交流):baijingxiang;
公众微信号(单项接收信息):bai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