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努力但无法优秀?(一)

(2011-11-22 18:17:39)
标签:

情感

为什么努力但无法优秀?(一)



    我在中华女院讲课今年已经是6个年头,其他大学偶尔带课也有些时日。最近,讲课完全脱稿,不用PPT。将所有的主题放在脑子里,任由学生们随意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我即刻回应。那种自由和不断迸发的思绪,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记得最近与我的学生、咨询师们交谈中发现了某些共同的地方,拿出来分享:

 

   一、教材无法让你变得卓越

 

    在我的经验中,学心理学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乐趣不在于教材本身。见过有的学生死肯教材,希望我能够给他们讲活教材。我说我讲的教材里面几乎找不到原话,但是听懂我讲的,你们会看懂教材就行了。这个学习方法来自于多年我喜欢看国外的原著译本,无论是马斯洛的8本小册子、弗洛伊德全集、各种国外心理学界的畅销书、理论书、哲学书...

 

     如果你对某一领域有了好奇,寻找相关的全套完整读本。比如,我是一个人本主义者,那么马斯洛的全套丛书有一本是一本,全都阅读;如果一个你崇拜的大师还在世,那就出一本看一本,你会充分吸收这个领域的全部知识和发展脉络,当你在运用的时候就会顺理成章,脱口而出。

 

   二、心理学中,症状是最不可靠的玩意

 

    已经有过多次跟不同人讨论这个话题了。每每学生们问我一个症状该如何诊断,该用什么方法,我说第一,一个有了神经症症状的人,也不能保证就是神经症;第二解决一个症状的最主要出发不是治疗方法而是这个人本身。我国长期以来把患者当成一个症状的对象,换句话就是医生不是在跟人打交道而是跟症状。什么症状吃什么药或者用什么方法;其实这个思路不完整。至少心理治疗上走不通,同一个症状背后的意义或者缓解焦虑的意义不同,只见症状不见人就会形成经验主意,完全不看这个人的,这个症状为何发生,为何在他身上“固着”(就是停留在这个人身上的意思)。

 

   比如,一个长期穿衣很少的人并不一定会感冒。而是遇见了天气骤变突然变天;但是变天也不一定每个穿少的人必须感冒,而是体质差的人才会感冒。所以,你对一个长期锻炼体格很好的人,一见到他穿的很少就说你这样会感冒的,这便犯了经验主义,你不了解他为何会穿少,因为身体壮穿少的人是不会随便感冒的。

   这个道理就好像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历史、他的个性,就依据自己的经验诊断是不可靠的!

 

  三、不了解自己,比不了解工作更容易失败

 

   在心理咨询界也好还是其他工作,不少人奋斗很久,却无法迎来自己期待的成果或者地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对工作不熟练,而是因为对自己的弱项不了解,自己的强项没有尽情发挥。

 

   心理咨询师中,有很多人把咨询并不看成是咨询,而是一种陪伴生活的乐趣。做个咨询也好,不做也没有关系;做坏一个咨询不在乎,做好一个咨询也找不到原因。多做两个咨询就感觉累,赶紧停下来休息......其实你把它看成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把咨询仅仅当爱好,那么回报你的就是爱好,你做不专业更谈不上挣钱;如果你把咨询看成事业,你会发现它会回报你,你想要的。

 

    当我们在某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觉得好累想休息一下,说明你还不够爱只是喜欢,只是票友。就像爱一个人,如果就是爱,不管你是今天累了还是跟她日子久了,都不会因为这些你就觉得烦她,觉得这几分钟不爱她了。只有不够坚定才会不稳定,不坚定的是你自己的信念,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不了解,误以为自己爱着她,其实不是,你的爱中有挑剔,有迟疑才会出现短暂的短路,不把短路接上,就会变成永久的断路,步步紧逼分手的边缘......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