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我不是一个特别守规矩的人,至少在我的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课上。因为,我不想让学生们或咨客觉得,我跟其他人一样。至少,我总该有点自己的标签吧!呵呵~
于是,我发现有的咨询者看了我的微博,再上线跟我对话,总要问我,你是不是你。因为,有的时候我的微博会给人一种严谨的感觉,而QQ文字却像个孩子一般跟你幽默。我不是装着这样做,这仅仅是环境的需要。如果微博也可以长篇大论,那么我一定会顽皮一点的。可是就140个字,多了嘻哈的话,就没法谈正事了,自然就严肃了,没办法!
可是,咨询最要命的就是不能太严肃,不能太守规矩。如果咨询师只说工作上该说的话,做一些工作中才做的事情,那么咨客多半不会有亲切感和想跟你接近的欲望。因为,她们是想在内心,就是心灵层面的沟通与亲近。我们虽然是工作关系,但要如同家人般的交流。家人,什么是家人,可以说跟别人不能和不敢的话。我的咨询,还会经常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
相反,如果你太把自己当个咨询师了,那么你就放松不下来。当宣布咨询规则的时候,你会板起面孔,让人感觉你在宣布条例。人不是用条例就可以管理的,是用心!让别人服从管理,首先要让别人听从你的心。为何要听从呢,那一定要对咨客有利,有帮助,才听。比如你说,咨询不能给具体建议,但是咨客就是来要具体建议的。你说这是原则,会让咨客感觉你是在排斥他,不给他们想要的,甚至你嫌弃他,看不起他。
如果你试着表明我可以给你建议,然后给出的建议让咨询者意识到这些建议简直就没有一点用处,其实你就证明给他看了,其实咨询师的建议,必须根基于对咨客个体的了解上。对咨客问题的深入剖析上,以及在咨客自我努力之下的建议,才叫有效建议。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咨询师越是不断重复咨询原则不能给建议,咨询者就是越加强烈激发他索取建议的意愿。两个人各说各的,都有道理,都不听对方的意见。这里错误首先是咨询师!我们不要以为,宣读条例就能让人信服,你不是国王,你没有这么强大的威望。做不到!
所以,要灵活改变自己的。当你是个初级咨询师,做个谦卑的随和的人,对咨询好。去体会咨客为什么要那样做,先符合他想要的,然后再去做咨询该做的事情。我们只有先跟对方建立关系,才可能进行咨询;如果上来就因为宣读规则(本是为了建立关系的)而破坏了关系,那么咨询就还没开始就直接可以结束了,因为关系破坏了,一切咨询都仰仗的基础肢解了就不存在疗法了,技术的可能,不可能对咨询起到真的帮助,因为咨客走了,你对谁咨询?
规矩是要破才能立;一个新手,多做一些辛苦的事情,多做一些不份内的事情,建立信任先,才有机会咨询。可以主动寻找咨客,可以咨询后给咨询者再留言或写一些有帮助的话,咨询可以打破限定的时间,咨询后可以追问咨客要他的反馈,咨询可以不总是中立,咨询可以给一些很具体的一点点建议...这句话里全部都是与我们的教材相反的,即所谓的咨询禁忌,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这些都是咨询者想要的,对建立关系有好处的事情。可以做,只是要少做;开始做,建立关系时候做;初级咨询师做,熟练后不做。我们现在做这些,是为了最后不做这些,把咨询者带到了正轨,迅速结束这些额外的开销,不会让咨客上瘾和依赖。
不同水平的咨询师,对于规矩的理解和操作是不一样的。我内心其实装满了规矩,但我对咨客的时候可以让你感觉到我可以完全接纳你,我会让这些规矩悄悄地传递给你,让你慢慢变成一个专业咨询者,舒服地接受对你有好处的规矩。不要因为跟我熟悉了,就可以跟我过分亲近,我的规矩会跳出来阻挡你给你小小的告诫;我的规矩不是用来宣读的,是入心的,让你温暖地接受他,让你开心的受用。让你感觉到这个规矩,是你跟我建立来往的安全线,是让咨询有效的保障。
所以,规矩不是激怒对方的武器,是和气来往的保障而已。是武器还是保障,就看你怎么操作了~
公益时间:
申请免费1次1小时的心理咨询,可以致电:13811906436(9:00--17:00)
白老师亲自接诊,免费确诊,确定咨询目标,后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