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跟咨询师们的督导互动中,我敏感到两个词“贪念”和“怀疑”。其实也知道是自己敏感了,因为我从不用这种倾向的词来评价我的咨客。贪念,即人的需要或者是过分的需要(由于补偿的原因);怀疑,即掩饰或者有苦衷或者无意识下自动行为,再或是一点情绪上的夸张所至。
当然每个咨询师的界定不同,所以想表达的意思与我不同。我重点在于阐述把咨客看成是合理的个体,而不是个千疮百孔或者是个病患,那样咨询中你的情绪就只有适中以及可以随时调动来用,传达给咨客的是接纳以及理解。相反负面或贬义的用词,可以形成负面的评价。掩饰不住会流露出对咨客的鄙视!
记得,最近一次咨询,经过中介人转述告知我,那天咨客感觉到的就是敞开倾诉,很舒服。由于第二次没有预约,我先是界定为可能脱落了,但不明因,经中介人说,咨客感觉很好,感觉堵在心里的话不知为何尽可以倾泻而出,可以暂时缓解焦虑!当然,我知道我说话的时间可能仅1/9,点到了一个细节,不求深入,点到为止。咨客要求速在两天后作第二次被我拒绝了,我建议她一周后!没想到竟然一个多月没来,我有点内疚自己哪里不妥。这是我真实的写照。得知咨客不是我的缘故推迟二次咨询,心里平静许多!
今天我突然想表达一个方法。当我们习惯用某种方法时,方法带给我们的就是符合方法的思维模式。换句话说,当我们擅于边看电视边与人网上聊天时,这个培养的是我们的一心多用。久而久之,我们可以多用了,但也变得发散而不深入了。就好似现在朋友多了,却真的吝惜走动,朋友虽多但没有以前知心的多,泛泛而交多。
喜欢聊天得多,记录下来得少。久而久之就是夸夸其谈的多了,深入深邃的少了。说的流畅了,写字时错字不停冒出来的也多了;喜欢在研究机构的人,擅于研究问题了,却少了与人打交道了,研究方法深入了,与人结交的本领就减弱了!
中国人喜欢说,口齿凌厉了,听力就减弱了!讲演家多,培训师多了,咨询师就少了,呵呵!有意思。为了不让自己步他人后尘,我坚持做做咨询,再讲讲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