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几个月来,讲到的:需要原则、小目标切分、个人风格,每个月一主题,每个月都在给咨询师们补充一些积极治疗的方法。昨天在督导群里面聊,还是发现了大家对于目标细分中有个很重要的地方,我没讲清楚。换句话就是说,目标细分除了便于让咨客实现之外,重要地是奉上“鼓励”让努力继续再继续。
2月讲到的需要治疗方法,重在找到咨客需求的根源;然后用3月的方法将这个根源细化,确定阶段小目标;最后利用咨询者的个人风格,给她设计一个能够有效执行的治疗建议,这是4月份的主题。5月,我想大家有必要试试如何将这个积极治疗建议串联形成咨询的套路,并着重寻找能够激发咨客努力的“鼓励点”。
我们具体讲,昨天谈到新手如何接电话咨询,可能会出现接电话时跟不上思路,结巴或者出错,因为需要即刻反映,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其实这个解释是表面的,谁刚开始接电话咨询都会难以深入或迷失方向的。于是我引导大家利用如上小目标切分方法,给咨询师创设了一个“进步阶梯”,一步一步来。每个阶段都有“鼓励点”。
大体操作阶段为:怕接电话---硬着头皮接电话---适应接电话---熟练并解决突发事件起到咨询效果
第一阶段怕接电话,原因是没接过,又想接好电话。对于未知的世界我们其实充满好奇和恐惧,当恐惧和担心大于好奇时,大脑就只能界定为怕;若相反,大脑界定为兴奋。我们说前者,怕做不好,就是想做好和能做好的序幕;相反一个胆子很大,乱来一气,不管不顾说自己没问题的人比较糟糕,很难觉察自己的不足。怕做不好的人,虽然带着警觉前行,但这种“负反馈”不要过火过多,“怕”是为了调整自己的提醒,不是否定的钟声。
鼓励点:怕做不好,就是想做好和能做好的序幕。加油,请继续...
第二阶段硬着头皮接电话。练习接电话,接了才叫练习,所以硬着头皮能接电话了,就是进步。不要再考虑自己要表达多好,要让对方满意,甚至要求自己不要结巴和出错。这些要求都是痴心妄想,无人可以做到没接触事却能直接做好的。所以,这些是自己过高的要求,与现状不符。我们每个学电话咨询的咨询师,都要经历这个“硬着头皮”的阶段。既然不能逾越,就试图快速掌握方法好了。
鼓励点:硬着头皮能接电话了,能反馈就是进步。不要再考虑自己要表达多好。这比过去不敢接就是大进步了!
当我们把重心放在别人怎么评价我们时,越想做好,就越容易做不好。因为我们被压抑着,无法真正放松把做好事情的重心放在事情本身上。这就叫做“靶心错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事物,首先是关注事物本身,了解他并认识他,努力寻找规律。当我们把全部心思放在接电话本身,努力听懂别人想说什么时,你就会开始放松了。
放松就进入第三阶段适应阶段。有必要提到的是,接电话前,我们喜欢做大量的准备功课,并且在考虑如何一对一回答对方的问话。可是,往往这种效果不佳,因为对方的问题不可预估,一旦没有按自己原定计划发展,很容易给接电话的咨询师造成二次压力,慌了手脚。其实这还是不放松,因为我们如果准备了,就自信地放弃原稿。当被问及相关问题,我们就会有能力反馈,而无需照着原稿一字不拉。
放松,在于自然地听进来,自然地反馈给对方。
鼓励点:放松,在于自然地听进来,自然地反馈给对方。不考虑与原稿必须吻合。心情不再紧张就是新的进步,还是不需要过度关注效果。
第四阶段应变自如,灵活跟进。电话咨询,确实需要做到即刻反馈以及确定扰动思路。这样的话,听的同时,咨询师要给大脑留有思考策略的空间。语言的接收并加工,形成策略,在大脑中一气呵成。做到这个就需要将过去全力以赴听懂,变成轻松地听,而将节省的脑力开支放在思考形成策略上。关注咨询师给出建议反馈的效果。
鼓励点:有余力来思考咨客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形成咨询师的扰动策略后反馈给咨客。再关注咨客是否听懂。关注交谈来往的效果,咨询师的表达是基于策略自动组织语言出来的,当然会有个别表达不准确的现象,正常。
第四阶段直到做熟练,语言的表达就会越发准确减少失误,也可以把这一条设定为第五阶段!
如上,是我设计的电话咨询进步的主要五个阶段达到的检验标准(鼓励点):
怕说是好的开始--只要说就是赢---放松的感觉有了--关注效果--减少失误
如果我的思路是对的,大家发现了吧,原来关注效果是最后的阶段,如果你一上来就要求自己有这样的结果,肯定就给自己背包袱了。所以过度警觉和自我监视,很容易在电话中变得结巴,甚至全盘否定!
咨询师再解决咨客的问题时,必须要清晰知道为何要这样切分小目标,每个小目标怎么就算达到(即鼓励点的出现)。不仅咨询师知道,还要告诉咨客知道。咨客认定进步了,才能继续跟着咨询走,否则还是会脱落的,因为决定权在咨客手里,不在咨询师身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