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喜地看到今天咨询师成员增加到11人,也不断有新的我与学员的故事发生。我们今天讨论了关于“咨询时间”的话题,这个事情一下子让我联想到十一期间的几个咨询。
咨询者,这个咨询者跟咨询有段时间了。不过,他有个习惯让我不舒服。就是喜欢在每次约好的咨询前一天,借预约确认电话之机跟我一定要多说两句。少则两、三分种,长则十几分钟。或者说下他最近有什么好转对我很肯定;或者说下次咨询要谈的事情梗概。我总是告诉他,就几分钟,不能多。不过,如果我不坚定的在几分钟后打断,他不会轻易停下来。开始几次,我想慢慢让这件事情过去。可是,很明显,他需要这几分钟。有时候是确定一下我的观点,有时候又......总之,我感觉到了,甚至一次咨询时,我也跟他确认了我的猜测。我确定,这对他是有帮助的。
可是,这样做,并不在我们的咨询规范内。说个三两分钟表面上看,我不该计较。可是,这是一种打破规范的行为,也是依赖咨询师的象征。这个习惯,多少跟他上一个咨询师有关。上一个咨询师咨询时间,随着他订,只要打过电话来,随时可以咨询。于是,到我这里,咨客起先不太适应。开始,我们约定好咨询时间,可他提前给我打过电话,我没接;推迟给我打过电话,我告诉他我一直在等,建议下次要准时。咨客都满口答应了,说实在的,跟他咨询至今我都很愉快,看得出他真的愿意配合。
不过,一个人的习惯总是需要反复调理的。他不再提前或推迟电话了,却多来了一次两个咨询间的小对话,呵呵!这个习惯从此由来,我视为一种变异的打破规范。随着咨询深入,我开始察觉这个习惯跟咨询有关。如果我有机会帮他调整这个习惯,对我们的咨询将有推动。
打破约定时间的意义
道理是这样的,规范,是人为界定的操作边界。打破规范的念头,往往代表“边界感不清晰”,或者打破者自觉不会受到惩罚,不能体验到打破规范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不便。而我的咨客,恰好在前一阵子我要求他做练习训练对于别人的感受力。多次咨询,咨客对我也有些许依赖感。正在这样的感觉慢慢袭来。咨客的短信又来了,要求在咨询前沟通10分钟。我第一直觉就是,我可以用此来进行治疗。
于是这次我婉转地拒绝了这平时很容易得到的10分钟。咨客坚持要说,说只要跟我通话,就会踏实点。嗯,这个行为正好确认了我的猜测。我建议他或者将咨询时间提前1天,或者即便10分钟也好,都需要收费。他选择了提前咨询。咨询很顺利地开始,进行。在我们大致问题说完后,咨客还是终于忍不住在电话那头,对我的计较10分钟,表达了不满。虽然很客气,但我感觉到了。心里一阵喜悦我,呵呵!因为,这个行为估计有治疗意义!
我们终于,有了一次关于咨询时间如何规范的探讨。咨客说白老师你收费高,不该计较这10分钟。我不急于回应,跟他谈了我们交流的历史。一笔一笔帮他回忆,其实每次咨询我都让了时间,而且之前我也接过好几个10分钟。是由于这回我不让了,反倒让他不习惯了。他明白了,我的用意。进而我也把我看到的边界感的意义,告诉他。他努力去理解。最后,他表示由于曾经不知道咨询有这么多规范,所以......
结果与结论
结果是,我主动将这部分探讨时间规范的话题,让给了他,并没收取任何费用。他连声道谢!我想通过这件事,我们至少达成了一致,也规范了咨询。最重要的是让他从小事做起,让他感受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这是一次免费的治疗,发生在我和他身上,最有切身体会。我告诉他我的真实感觉,我猜曾经他踏过别人的边界时,没人像我一样这么老实地告诉他,你“侵犯”了我的感觉。所以,他的行为就会被错误地固化下来。而我迟迟才做出冒险地与之“对抗”,是在我判断了我们良好关系建立之后,一次小小的冒险。
咨询中,能起到治疗作用的机会要珍惜。成人咨询要少说,多做。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你敢于在他面前要求他时,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行为治疗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