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会心团体

(2009-04-15 16:05:58)
标签:

情感

分类: 杂论

我们的会心团体

 


建群的初衷
 

   年初尝试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让自己不再只是个一面,而是活生生的人,于是从报纸、杂志走到网络博客。博客与大家可以互动,但还不够;去做广播,可以听到朋友的声音还是不够。于是,年初我打算经营一个由我直接管理的QQ群。带着尝试的想法,就这样开始了。一方面检验自己的博客受众,也是考验自己的管理能力。个体咨询的诱惑不再那么强烈,而做一个组织者,一个影响更多人的人,对于我来说更挑战,更刺激,呵呵!

 

    三个月过去了,我们的群很快达到100人。又增加了一个群。我们的活动从讲座到踏青,昨天又一起参加了某咨询室的沙龙活动,我也应邀为嘉宾与咨询主任一起发言。三个月来的辛苦,只有我知道。花在群里的白天和黑夜,也只有我知道。群里的朋友一次次让我惊喜。而且群里两位朋友小艾和梅子,先后为我的付出,表示了心理的一点点不安。我很感动。相信还有群友也这么想过,只是没机会把心里话说给我听。

 

   为群里的朋友提供心理话题讨论、探讨个案思路、分享群友个人生活体验,加上地面的活动之外。在建立群之初为群里的咨询师提供个人成长,现在为群咨询师提供邮件案例督导等等。

 

是什么在真正吸引我   

    第二次地面活动我们一起去了山吧,我们一路上有了更多时间说自己,说自己的苦恼和快乐。大家在这次活动中,突然走得更近了。大家反映这是一个安全的团体,一个有助于身心放松的团体。这当然跟我倡导的主旋律分不开,呵呵,自恋一下。

我们的会心团体

(群09.3.14第二次活动-山吧职业规划与吃鱼,山吧,小艾摄像)

  记得,那次搜狐新闻部在512地震期间,我去做了小小的团体安抚工作,是朋友邀请的,我去的匆忙那是个周末。但是,我让编辑们说,把心里的难受都说出来,把缓解压力的招数也说出来。我作她们最忠诚的听众。在听完后,反馈她们我专业的建议。不知不觉快4个小时,她们从压抑中变得健谈,从健谈变得欢声笑语。我不觉得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她们有人说在这样安全有专业指导的氛围中,这就是她们最想要的。活动结束后,她们建议在高压的工作期间,要多增加交流的机会。我想她们是找到了一种解压的方式。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团体的力量,而也澄清了究竟咨询师起码在团体中能做点什么?也许离“会心团体”的距离还差得太远,但那个开始让我的视野扩充,后来在其他机构的几次宝贵体验,真的让我品尝到了团体的力量。当有咨询师说我们的QQ群北京见面的几个人,多像一个会心团体时,我想我要感谢说这话得人,也许我的心底有两个想法:

    一个确实是借助平台,跟喜欢我文章,我的博客,我咨询风格,我的广播节目,我的讲座的朋友见见面。我总觉得人家喜欢你的风格,是不是也应该有个起码的回应和表示呢;

    另一个想法,是我已经觉得一个咨询影响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有钱的人,那不够,远远不够。如果能让好几个人,好几十个人更多的人心情变好,宁愿不给任何费用我都不计较!这也许不在我的原始计划中,或者是我“马后炮”给自己成立QQ群搞地面活动最好的借口,不过如果这个借口是我喜欢的,那就是我最想要的,管它曾经是否想过呢?又有谁能想过自己真的未来会成为什么呢,是吗?

 

“团体力量”这里面的道理  

   最早我是抵触团体咨询师的,我以为那不过是做做游戏忽悠人玩玩!那时也从来没有搞明白,究竟团体咨询能有什么真正的效果。不过,我现在的观念改变了。我依然不相信一次的团体咨询。但我相信一个营造的小氛围,一次次地慢慢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没有能力改变中国;中国也不是个让人生活安逸的国土,这方土地现在以及未来势必还会有更多的人心里充满了不平和压力。但我可以在8个人、18个人......更多的人中营造一个小氛围!

 

   另一个功能,咨询的效果,我们只重视实效。就是当时的近期效果,但我以为,这不算成功。一个有着心理问题特质的人,不仅会同一个问题反复出现,而且会变种为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再来烦扰他。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这个人问题显性时的那一个阶段,这不完整;其实,真正的咨询要做在前面,发达的心理预防机制,是在问题还没发生时让当事者意识到,并排解掉问题。这是需要很高的代价,我国还差得太远。就说心理问题吧,一个真正的咨询师是可以做到预防自己,并化解。而一个优秀的咨询师还能做到化解身边的人,我以为我努努力,也可以做到。会心团体我研究不深,但我想我有个愿望,在我的团体中每个人,让健康的人预防压力来到,主动减小生活工作压力,哪怕是曾经有过心理困扰的人也可以达到降低反复的可能和出现变种的几率。

 

我们的会心团体
(群09.2.15第一次活动-讲座如何给自己心灵规划-谈快乐,场地海淀教育信息中心会议室)

什么叫“良性表现”

   我悄悄地观察我团体的每个人(也许她们还不曾发现)。大家变得更爱说话了,彼此更亲近了。我们活动的时间是每月一次,有人在临近活动前开始想念对方了,有人开始形成更紧密的关系了,有人在亲近团队里的人时有点点排斥其他人(非团体人)......这一切,我不仅看到了,听到了,更感受到了,这是变化,很大的变化。说话可以更放得开,他们开始更多地跟我开玩笑,说一些听起来不中听但对我有帮助的建议或意见(我界定这叫放开,叫真诚)!有人对我的印象更符合真实的我客观的我,......这是一种良性表现!

 

    看一个事情进展的成功,看它表现出来的“良性行为”有多少。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团体是封闭的自我,通过阻挡别人的询问来寻求自我安全感,肢体的僵硬,说话慢而不连贯,思考过多,不自然,怕伤害到别人,空有其表的赞扬......而一个良性的团体就不是这样的,不仅将恢复一个人一般的交流状态,还能让她在环境中表现出她自己更好的一面!

 

    当更好的一面出现的几率增加,人就会从偶尔更好,变成持续更好,这就叫“进步”!同理,就如同当人的情绪开始波动,从偶尔开始有坏情绪,得不到解决,坏情绪的时间渐渐超过好情绪或频度更高,就是情绪波动变成恶化,变成持续低落或躁狂!

 

让心理学变得更流行

  其实心理学知识不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应该让学习心理学更流行起来。不是有钱人、时尚人士的专属,应该让心理学帮助更多的人持续健康!我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自己成功的小经验,有时候跟群友分享,如果你们受益了,请告诉我,那我好等待有机会告诉更多人。

   

   我是个贪婪的人,如果8人团队能做好,我打算扩大,让更多人受益。也渴望走近社区,传播我领悟的“实用心理学”。让心理学流行起来,让心理学为己所用......

 

团队走多远 看收支平衡有多好 

   这个团队能走多远,我不知道。需要成员每个人的付出,一个适合团队的人是“收支平衡”的人。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也需要平衡,总是从别人那里赚取自己需要的人不会总快乐,他慢慢就会感觉到无形的压力;总是付出多的人也同样做不长这个团体,他会感觉到身心疲惫。我努力不做那个付出最多的,收支不平衡的人,呵呵,让自己处于良性的平衡中,可是为了持续性发展!所以我跟团队的人总是说,主动分担一些工作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不管是为大家摄影、开车、负责联系、寻找更多的好选题,在群里多发言主动帮助别人等等这是在让自己不至于焦虑而被孤立。

 

交换资源 将公益进行到底

   关心我的群友们,这里我除了感谢你们,也答应会好好照顾我自己。我搭建这个平台,会吸收更多人帮我来做好。更多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研究学者,可以来我们群体锻炼自己的表达,推广自己的学说。昨天我跟三十多个来沙龙的朋友说,一个优秀的咨询师是全面的。能说会写能咨询会督导和讲课沙龙。那些吝惜自己一点点心理学上的体悟,小气不敢与人分享得人,势必不被更多人所信任。欢迎更多的咨询师来我的团体分享你的新的,我也将为您的咨询机构奉献我的行业5年宝贵感受,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不过试一试就知道了~下回我走到你的咨询室,请一定放我进去,我是来作公益讲演的,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