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咨询要忘掉案例

(2009-01-19 13:18: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咨询技巧感悟

  

咨询要忘掉案例

  周五,我们进行了会餐和案例讨论。这个案例最有意思的是来自我们海淀教育心理咨询网:http://www.hdepc.org 可是这个咨询者后来又单独给我发了邮件。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中心的咨询师和我回答了同一个问题,而且咨询者对于我的回复很礼貌给予了反馈。于是,我们几个咨询师就饶有兴趣地讨论起这个案例,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和真实接近,而我却已经知道了问题的原委,呵呵!

 

    案例大致是一个三十多的单身女子,与自己本单位同事有好感,但是对方并没有明确她恋爱关系;这女子又碍于家里压力安排见了相亲对象,和另一自己并不喜欢但也不反感的男子来往。女人很希望同事能说爱她,因为她喜欢这个男同事;但是却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并不喜欢的相亲对象......总之,自己很矛盾很彷徨。问应该怎么办处理!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案例,由于仅仅是“在线咨询”(栏目)的文字案例,我们咨询师只能从咨客的文字来推测,而且回复也只能用文字。这样的话,就很考验咨询师的经验。因为文字表达很难具体又真实,而你的回答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回复,将决定这个问题的走向。我们不建议长篇大论,也不建议含糊不清,但是对方信息有限,如何抓到更真实的信息,很考验我们的咨询师。

 

   我们中心有四个人参与了这个问题回答。

第一人、提了13个问题。一步步推进,用问话的方式进行推进,来帮助咨客发现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中立,引发思考,避免不切实际地卷入到问题当中,为咨询者主观判断和下结论。

但不足也很明显:一个问题,有来无回。咨询者一般只问一次,我们的回答也是一次。那么很多问题是基于回答才有意义,才可以推进。没有回答,那么很多问话就问不到点上。问题都是基于可能的回答编制的,所以过多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和带有个人推测的。问题咨询法,不是很适合问答式的文字咨询,不好把握方向,而有反馈的咨询这是个递进式的咨询方案有可取的意义。

 

第二人、敏锐地发现咨客矛盾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咨客总会等待男同事表达爱意,自己却没有行动?应该采取行动摊开了说,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有好处;为什么要两个人都谈着,对待那个相亲的对象如果这样耗下去,对别人不公平,对自己也很好耗费精力,不如去找一个真正自己爱的人。

    这个咨询,感觉很大众。我想这属于经验咨询,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大致会用自己的经验系统来回答。好处很明显,经验如果有大众意义而且对方操作了,会很快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咨询就结束了,问题结束了。不,严格意义说是这个问题解决了,但下次旧的问题披上新的外衣又出现了,咨客不一定会对付。因为,根源并没有去处理。

 

第三人、人谈恋爱是一定会有(自己心理的)条件,那么你的条件是什么?当徘徊在两人中,你的需要是什么?你用大概、可能来形容对象的关系,为什么没有去做出行动来证实你的猜测呢,那么你又为了争取这份感情做了哪些努力呢?......就算是不得已跳出两人的“包围”未来也会很精彩。这里面的问句是为了咨询师继续阐释自己的推断,换句话这些问句是可以不用回复,而继续延伸的问句。最后这句话,我以为不错。两个人都跳出你也将不会失去,相反还有可能更好!咨询师看到了咨客心理“怕”,两个人都不要她,于是抛出这个问题。感觉意犹未尽,可以再进一步和明朗化些......

 

第四人、我感受到了你在两个人中摇摆,男人跟你谈情却不表情有很多种可能,究竟是哪一个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你在担心自己的处境,虽然自己心中有所属,但是却是怕失去,你怕失去的也许是那个男同事说不爱你,不过更怕失去的是两个都不要你了。要你?那么你把自己当成什么了,一个物品吗,一个可以任由选择的东西吗?失去心爱的人通常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的好表现给他,判断一个爱是否属于你也不是仅仅靠等待......一个自信且独立的人才不容易被困惑所困,才容易更加吸引人呢!

 

    咨客回复了我的邮件,说男同事没有选择他,不是因为她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俩太近是一个公司;而相亲的对象也发现她不爱他对他很冷谈,开始动摇他们之间的关系......咨客反馈自己的自信不够,所以才很担心自己的年龄可能找不到好的,于是随随便便把自己嫁掉,说这种想法不好,正在调整,作出新的行动!

 

   四个回答,大致是从就事论事慢慢进入到忘掉事情之谈感受。我个人喜欢后两个表达。咨询并没有唯一的路数,不过只做表面包扎效果是很有限的。而跳出问题,直捣问题根源,只要时机合适(咨客可以接受或可以应验)就会起到点睛的作用。我们设想一个咨询者一般会反思过或身边已经无数人安慰过,而不得发走不出才找到咨询师。如果我们也仅仅做做安慰和简单的倾听,又拿什么来回报咨客的付出呢?而咨询师上来就直接给出具体方法,要吗是经验所谈,要吗是书上照搬,对方是否有“耐药性”都不可知,这样做未免过于草率和自信了吧!任何职业需要经验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单方面累积,产生效果,咨询更是如此。

 

   所以那天,与大家就一个建议。跳出案例,忘掉案例内容,而仅仅记住你的感受。根据你的感受来咨询,而不是根据案例的内容来咨询!有时候你直接反馈咨客你的感受,也是治疗,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绝对计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