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杀了我的牛?

(2008-12-22 10:16: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论

  前几天参加了《谁杀了我的牛》一书试读活动,全书并非如我期望发来“《谁杀了我的牛》的PDF文档”这是发起人的原话,看见的仅仅是开篇一章而已。从全书的“冰山一角”去窥看全书显然是很难,不过很喜欢此书的创意及其脉络介绍。

 

   书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由于只有一头引以为荣的牛,而让整个家庭停止发展的开篇;随后作者一行偷偷杀了这头牛,并悄悄溜走。时隔多日,他们回来拜访这个家庭,发现这个家庭不仅没有因为他们这鲁莽的举动而毁灭,相反却变得丰衣足食,自食其力。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全篇贴荡起伏,有不少“包袱”。虽然感觉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其意义却是实实在在的。书中有几句话,我不看也不会忘记:人生的命运其实不要怪任何人,只有自己需要对它负责!一个前线的道理,却让我们常常是挂在嘴边却疏于行动。

 

   以我个人的体会就是,人很容易被眼下的现实所满足或者把未来憧憬永远放在想象中。从这个杀了全家唯一的幸福标的物开始,人们就不得不从幻想中走出来去面对现实。原来以为没有了牛就没有一切,其实当你真的没有后,经过短暂的绝望,人会发现外面又一个天空。而局限自己的也永远还是自己......

 

    昨天去听丛中老师的课,实际上是去给自己补习的,精分并没有系统完整学过。但是,我的咨询以及我给咨询师的课程中竟然明白地用到从精分衍生出的方法。底下我跟几个同学聊说,丛中老师是把弗洛伊德的精分先内化,然后根据自身多年的感悟及真实个案,再把精神分析运用到临床以及形成讲课的内容。把这个观点跟丛中反馈,他认同。所以他的理论课讲得出彩,并不完全是老弗的力必多理论在吸引,而是丛中与现实结合与自身感悟结合,又表达出来的丛中解读精分在吸引我们。这回京师慧心搞得活动,托姜筠老师的福,让我还愿。

 

    所以说,抱着老的学说,旧的理论,不让他老树发新芽的话。那些晦涩的术语与旧年代的描述,会大大拉远与我们的距离或者与咨客的距离。抱着突破,抱着既传承又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就如同一个杀掉自己心中牛的勇士,他有足够的自信告诉自己明天只要努力会更好!写到这里,让我联想,如果我们能把咨客也培养成一个勇士,他们甘愿杀掉自己的牛,也许这个咨客的问题将迅速得到缓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