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实为游心

(2008-10-06 16:17:40)
标签:

旅游

分类: 杂论

旅游实为游心

 

    十一后上班第一天的日子,想想紧张的华东旅游,收获颇多。同事们都说很紧张这次游玩,除了紧张我还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感受:

   1、合也开心分也快乐

    每次旅游都是跟爱人同去的,不管是一同去澳洲还是新西兰或是几年前的九寨,都留下美好的回忆。除了万不得已才自己去的厦门,而日本则是爱人独去。这次由于同事集体游,不允许带家属,万般无奈,跟妻在十一前说了,并嘱咐她自己好好安排,开心度过我不在身边的假日。爱人并没有表达心中的不快,当然我知道她想跟我们一起去玩,去玩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相伴而行。说不许带礼物,我还是买了她喜欢的小东西;说玩的开心点不必挂念,在爆堵的等车时间还是要抽空打个电话给她问候下。每次电话传来的是欢笑,不是埋怨;体验的是她主动陪我的爸妈一起过节,自己也自得其乐......

    电话里她分享给我的是快乐让我安心旅游,回家后才知道她自己吃饭很对付,没吃好;我在电话里回应她的是旅游中的艰辛并不会主动渲染开心的事情,回家后再跟她一同分享旅游的快乐!这样做完全出于习惯并无过多刻意,这样我们俩都可以在分开的时候彼此照顾对方的感受,不至于由于她没来让我内疚,我也不会用旅游的快乐来"挑逗"她的寂寞,呵呵......

   2、看的更深,理解更透

    现在的工作我是间跨两个科室,单位对于我这个心理咨询室是雷声大雨点小,投注精力与期待都不多,相信很多教育机构的情况也都如此尴尬。不怨"老板",知道他在审视我的能力,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以前我没有这个咨询室主任的头衔不也做得很好,所以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依然按照既定的思路发展。可是,我却很少听到同事们如何看我,评价我。大略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相对独立,喜欢自己忙,而更多的业务跟同事没有交叉所致(外单位合作多)。而这次跟其他部门的同事聊得很开心,而且自己心理咨询工作竟然也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如此器重,着实让我欣慰。偶尔还会引发一些关于人格的心理问题探讨,大家就会一致让我来发言总结,呵呵!

    回来下飞机,旅游大巴来接站。坐在我后排的女同事跟老公电话,声音着实大,无意被我听到。两人在未商量之下,都决定吃"吉野家"以作晚餐。电话后同事兴奋向我们炫耀,说这就是夫妻的心灵感应。而且我也曾经询问过她关于夫妻去旅游的感受,她告诉我,夫妻旅游可以说很多平时不说或来不及说的话,可以有机会让彼此更深入地表达和了解对方。我恍然,记得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某中学心理老师,她老公巨忙,可是每到寒暑假一定两人外出旅游。难道他们也是说悄悄话去了...

   3、行为决定态度

     中国人大多是很没安全感的一类,行为中不乏扭捏造作,不直爽,不敢承担,诚信不够.....这些如果严格从心理学看,都是亚健康的根源。所以,看到对方一点不好,就急于给对方下结论,以免自己上当吃亏。

     表面上好的人,实际上却不尽然;大家说他挑剔总好埋怨的同志,未必就不可爱。与同事们相处,一起吃住,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是放开的,是自然的,无意识的表达。大概是惯性职业习惯,让我发现了某些人身上好多光彩的一面。人吗,总以自己看到的某方面不好,来推断,进而评判一个人全部是不好的;将自己看到的某方面的好,来评判一个人全部都好。

     记得我有个朋友对待男朋友很无理,对待同性朋友却发自内心的好;还有某咨询者对待父母很孝顺,对待老婆却拳脚相加。我们无法简单地通过对异性不好就推断对同事一定不好,对待父母很好就一定对爱人很好。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我们生活中却经常以偏概全,急于自我保护,给人贴标签下定论,比如说某某就是个小气的人不值得交往,这句话应改为某某小气,在这方面不值得交往,也许这样理解问题会接近全面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