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来,一直在作“中间人”。到了下午6点多,终于在接了最后一个电话后,才算完工。由于接到中学生心理话题的录制邀请,我先是到机构去实地调查,并面谈了联系人,但最后我还是决定放弃了。但我却成了这项活动的牵线人,带去的游老师第一个被对方选中。只是那段时间他出差在外,要不然这个电话未见得打到我这里,所以他是对方早就瞄上的。与我的努力关系不大,人家是名人吗,呵呵!
可是,课程众多,机构又恰在我工作的辖区,仗着我人熟,便夸口给他们再介绍几位名师。牛吹出去了,便要有行动,先后给李老师、周博士等人打过电话。李老师有许久没联系了,而且第一次活动校方又放了李老师鸽子,心中几分愧疚,本想这次作中间人,一定给李老师争取到好价格,却不巧她有事情不能来。李老师的资料与博客,我先跟对方公开,对方非常喜欢,说一定要请到,我拍了胸脯,却没有达到目的,心理有点不爽,决定再寻高人。
想到儿童心理学博士周老师,打个电话,我们倒是常联系,她应该不会也那么忙吧?我问自己。“小白,我在外地呢!”啊,咋这么巧,算了不请您讲课了,回北京找您聊天吧。唉,真是忙,周老师长期被幼儿园请去作专家,也是分身乏术呀!
跟机构那边回话了,对方很客气,说我辛苦了。辛苦是有,可是没办成事情,心里有点惴惴的。原本有的课程,对方是让我讲的,自己挤点时间本可以克服的,但还是犯懒,喜欢做我的咨询。不行,我手里还握着几个专门做青少年的专家呢!
我就不信了,下班的时候,我说,最后我不得不搬出我的恩师了。如果我们区的老师中间最有资格的,那一定属她了!老师在我出道的时候,给予过我最大的鼓励。虽已经有快两年未见面了,但先发个短信试验下。“不行,太忙了...”这个回复一点都不奇怪,她要不忙才不正常呢!
一人身兼我区的好几个要职,学生、教师心理都是她牵头,另外还有个社会头衔。算了,事情做不了,就跟老师电话聊聊吧,我拨通了她的电话。老师能用语音把她的表情传达给我,这是十年多的临床经验结晶。话匣子打开了,老师有点收不住,呵呵,除了兴奋,高兴,还免不了鼓励我几句。我们随心地聊了20多分钟,我决定再试验一下问问她。
老师的性格和李老师有点类似,对事情及其认真。我不认为他们真的忙得一点时间没有,而是对待自己的高要求,怕讲不好,怕对不起观众。呵呵,李老师看见我这么说她可别不高兴。越是这样的人,越让人倍生敬仰之心。
最后,终于老师答应了来作课。与机构那边把好消息传达过去,老师感谢我给她机会。其实,不全对。难道这次事情不是给我的机会吗?虽然我没去作课,表面上没有上镜,没有高额回报。但我却借此机会跟三位我欣赏的老师畅谈,这难道不是机会,又是什么呢?
“白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去年给我做过咨询?后来,上次约您没来及给小孩作咨询,如果您太忙,可以帮我约个其他老师吗......”这个电话,把我一下拉到了去年7月,这是一个孩子的妈妈。看看本周的咨询/讲课已满,我决定再次拨通XX老师的电话,转给他做,我放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