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好似人生要走过的路。他总给我不同的领悟与提醒。学习它始于兴趣,学完了特别想用,才发现,那个本本其实毫无用处。
说他“毫无用处”肯定是有点过了,他至少让我掌握了在心理咨询开始的一、二、三、四步。但是,就问题的感知,单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成熟”。教育心理学里提到过这个思想,学习与成熟,两方面都影响到我们的能力。两者不冲突,相辅相成,但不能完全替代。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images/2006/03/20060310135551sstalking203x152.jpg
就好比,没结婚的人谈婚姻咨询,就大多来源于“外体”感知,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书本的知识。不是说他们一定做得不够理想,只是感受没有已婚者来的直接,深透。
有体会的人可以共情;没体会的可以把学习来的内化后再共情。所以,也许结果差距不大,但工作效率是有差别的。所以,我记不得哪位老师,曾经告诉我,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或职业,一个人群的心理。首先做的不是急于学习,而是感知。认识他们当中的一个人,才是最好的学习。
走进她,才能了解她。《心理访谈》的咨询也永远是李子勋老师、杨凤池老师自己的方法。你就是看上百集,没有实战,这些“短时记忆”也会很快遗忘的。而走进咨询,要想熟悉一类人群的心理,你就会发现将自己置身其中去感知,去沐浴她们的想法,就会很快成长。
我坦然作案例百余个,却集中于如婚姻和亲子等几个话题。大学生问题,曾经不屑一顾,那是自己之浅薄。三、两个成功案例,不能代表你对这部分人群之掌握。我试问自己,你有一个真正的大学生,现在的在校生朋友吗?我说,暂时还没有。
我作为一个咨询师也许现在还做不到“百变金刚”,但我想,我会努力给自己设计一个阶梯,今天就从我家对面的大学开始。明天,也许还会是另一个机构...我需积跬步,而前行,不必性急!
心理咨询师:白京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