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m,女,活跃性的初级咨询师,在学校是讲演的高手,如果她做咨询,我想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她那灵变的双唇。语速超快,敏感而机警。
作案例中,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咨询者经常津津有味倾听她的故事。作完咨询,学生小m很高兴,说搞定了,是个小问题。咨询者完全被我的故事吸引了。我问,“你讲的故事是他需要的吗?”“自我暴露技术,我想他应该需要。他很喜欢听我说话”“咨客是来听你讲故事还是咨询来了”低头,无语....
咨询师确实不是随随便便是个人都能作的。小m,是个能说,会说话的女咨询师,这个优势很显然,可以很容易让咨客获得信任。不过,话多的人,大多好表现,这也是缺点。如果在交谈中,过多拿自己举例(心理咨询中的技巧叫做“自我暴露”),而所谓自我暴露,大多是拿咨询师自己来做个比较参照物,而且大多是从反面来对比,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好表现的咨询师,会用“自我暴露”技术变为了“自我表现”还给自己一个合理化解释。
这是不尊重咨客的表现。所以,话多的咨询师要学习一种“憋气”技术。在说话前,要思考,我的反馈是否有必要,如果可以不说就试试不要说。在得出结论前,要再多问咨客几个问题,防止自己的结论下得过于轻率。说白了,对于急躁的,快嘴的咨询师,要考虑如何把速度减下来。除了,不必要的自我表现,还要减缓说话的语速。
说到“语速”是咨询师交谈的一个技术。经验告诉我们,咨询师的语速要比正常语速稍微慢点。如果对方较快,那么咨询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语速影响咨客,让他把速度减下来。小m的语速就要及时迎合咨询者的节奏,在看到对方做出身体语言或表情后再继续交谈。如果对方没有表示,也可以跟一句“您能理解吗?”“我这么说快吗?”
话唠或快嘴(下结论过快),通常见于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超强的一类初级咨询师。他们有时候会以为,我不能停下来。哪怕是些许的沉默。他们会担心,语言停下来,对方就会认为自己不行。但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停顿,就好似讲演,对方接受的是表面的你传达过来的情绪而不是内涵。
如果没有停顿,咨询者会感觉到来不及消化,只有招架,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对错或者还有什么困扰自己的新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停顿时间合适呢?
注意看对方的眼神,我们都做过学生,想想自己在反馈给老师我听懂了的表情,你一定能够想起来。如果忘记了,可以故意说完一段,来看咨客的表情变化。除了直接的点头外,他眼神是能给你很多信息的。什么茫然、无助、领会,这都可以用来评价眼神。当对方实在憋得不行会说“明白了您怎么不说下去呢?”,那么就在那一刹那烦躁的表情前,就是咨客的领会表情。呵呵,这么说好像很难,但其实咨询师是能够捕捉到的,只是不好用文字表达。
所以,针对我不同特制的学生,我给他们不同的训练。对于话唠和快嘴的学生大致如此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