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新知茶座 |
迷你医学院在美国
新京报·新知周刊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参与一个研究项目,因此耳闻目睹了不少美国医学教育界的“怪现象”。
前两天就在自己实验室的楼下看到一张海报,题目叫做“迷你医学院”。仔细研究了下,才发现原来这是给非医学人士开办的课程。
美国有不少医学院都会开设有类似课程,本着公益和教育公众的性质,达到传播医学科普、增进健康观念的目的。我所在的学校于1999年开设“迷你医学院”,面向15岁以上人群。只要你对医学感兴趣,就可报名参加课程。
每一期课程由十几次医学讲座、医学练习(腹腔镜、外科包扎缝合技术)组成,每一堂课大约两小时。课程讲授者也多为教授或科室主任,力求以简单清晰的语言,向人们传达医学知识。在课程结束时,所有学员还将获得一张学校颁发的证书。以第一级课程为例,内容主要涵盖手术室和手术操作讲解,跟外科住院医生学习缝合,学习腹腔镜下微创模拟操作;参观本校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同类中心之一,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的。
至于讲解课程,这里不妨罗列一下今年秋季要讲的一些内容:阿尔茨海默病、重症监护病房(ICU)、过敏症治疗更新、硬皮病、心脏诊断与治疗革新、微创手术、腹腔镜模拟操作、糖尿病诊疗、长寿秘诀、急诊室、医学伦理……
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得出,讲座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既对威胁人类的常见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有所普及,又对人们最常关心的问题(过敏、长寿)进行关注。它也带你走入医院的陌生之地(手术室、ICU、急诊室)。
中国的医院也有类似课程,大多是免费健康讲座,就人们关心的健康话题进行探讨。不过,很多医院的讲座却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有些打着健康咨询名义的讲座,聘请所谓医学专家,推销保健品和保健器械!
对很多人而言,医学知识的获取基于网络。遗憾的是,网上得来终觉浅,也并不一定靠谱。人们在谈论疾病的时候,其实是在碰触内心恐惧的底线。对于疾病,普通人对知识的判断,也很难分清程度和轻重。
眼下,公众在面对医学问题时,常常会陷入盲从,比如对各种名目的“养生学”的追捧;有时则用道德话语来掩盖技术细节,比如“假性性早熟事件”;更多的时候,是各种类型的“围观”,真正愿意下工夫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却比较少见。或许,真正的“迷你医学院”是沟通医学界与普通公众,甚至协调医患矛盾的可行之路吧。
□薄三郎(上海 医学博士生)
新京报·新知周刊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参与一个研究项目,因此耳闻目睹了不少美国医学教育界的“怪现象”。
前两天就在自己实验室的楼下看到一张海报,题目叫做“迷你医学院”。仔细研究了下,才发现原来这是给非医学人士开办的课程。
美国有不少医学院都会开设有类似课程,本着公益和教育公众的性质,达到传播医学科普、增进健康观念的目的。我所在的学校于1999年开设“迷你医学院”,面向15岁以上人群。只要你对医学感兴趣,就可报名参加课程。
每一期课程由十几次医学讲座、医学练习(腹腔镜、外科包扎缝合技术)组成,每一堂课大约两小时。课程讲授者也多为教授或科室主任,力求以简单清晰的语言,向人们传达医学知识。在课程结束时,所有学员还将获得一张学校颁发的证书。以第一级课程为例,内容主要涵盖手术室和手术操作讲解,跟外科住院医生学习缝合,学习腹腔镜下微创模拟操作;参观本校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同类中心之一,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的。
至于讲解课程,这里不妨罗列一下今年秋季要讲的一些内容:阿尔茨海默病、重症监护病房(ICU)、过敏症治疗更新、硬皮病、心脏诊断与治疗革新、微创手术、腹腔镜模拟操作、糖尿病诊疗、长寿秘诀、急诊室、医学伦理……
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得出,讲座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既对威胁人类的常见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有所普及,又对人们最常关心的问题(过敏、长寿)进行关注。它也带你走入医院的陌生之地(手术室、ICU、急诊室)。
中国的医院也有类似课程,大多是免费健康讲座,就人们关心的健康话题进行探讨。不过,很多医院的讲座却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有些打着健康咨询名义的讲座,聘请所谓医学专家,推销保健品和保健器械!
对很多人而言,医学知识的获取基于网络。遗憾的是,网上得来终觉浅,也并不一定靠谱。人们在谈论疾病的时候,其实是在碰触内心恐惧的底线。对于疾病,普通人对知识的判断,也很难分清程度和轻重。
眼下,公众在面对医学问题时,常常会陷入盲从,比如对各种名目的“养生学”的追捧;有时则用道德话语来掩盖技术细节,比如“假性性早熟事件”;更多的时候,是各种类型的“围观”,真正愿意下工夫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却比较少见。或许,真正的“迷你医学院”是沟通医学界与普通公众,甚至协调医患矛盾的可行之路吧。
□薄三郎(上海 医学博士生)
前一篇:癌症真的是种“现代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