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拇姬
拇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71,955
  • 关注人气:1,7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献计的“差时症”真的存在吗?

(2010-03-14 18:29:23)
标签:

it

分类: 新知茶座
人为什么会得“差时症”?

新京报《新知周刊》

前段时间大热的国产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好评如潮。影片中,主人公和他的女友都是“差时症”患者。根据影片描述,“差时症”可以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一段短暂的时间,在感觉上漫长化。每秒都被延伸到无比漫长,好像永无尽头。另一种是把一段极长的时间,在感官上短暂化。这样的定义科学吗?那到底有没有差时症呢?

体温升高,时间变慢

假设“差时症”存在,从字面上来考虑便是“有一种病,它让时间出现了偏差”。既然是让时间出现了偏差,那我们如果想了解它,就自然先得认识一下时间。

1889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最早提出了两种时间的理论。他将时间分为了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客观时间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自然时间、空间时间。而主观时间说的是我们的心理时间。柏格森认为我们传统意义上是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发展的。而在和其不同的心理时间中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这三者是互相渗透的。因而心理时间是具有弹性的,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时,只有心理时间才是具有意义的。

对于“差时”现象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侯格兰德。1933年,他照顾患流感发高烧的妻子时,发现即使只离开一会儿,妻子也抱怨他去得太久。他让妻子估计1分种的长度,结果妻子认为37秒便是1分钟。当她的体温越高,对时间的估计越少。侯格兰德怀疑这是因为大脑内有一个内在时钟,体温的升高会让它的速度变快。此后一系列的实验都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对脑袋加热,或者让人待在高温房间中,都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或者说其脑内的时钟走得快,速度可以快大约20%。

疾病导致感知障碍

在病理学中也有一种精神疾病和“差时症”很相似———时间感知障碍。

时间感知障碍是四种知觉综合障碍中的一种,是指人体在感觉时间体验时与自然时间存在差异。这样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发作时间短至一两分钟,长则可能出现半天、十几小时,甚至更长。

对于时间感知障碍产生的原因和激励,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有人认为这与人格因素有关,可能是人格本身的病态变化的反映。在病理学中时间感知障碍一般都是伴随一些疾病出现,比如精神分裂症,在发热、服用兴奋剂之后也可能发生时间感知障碍。

大脑中的嘀嗒时钟

现在,我们可以说,“差时症”的确存在了———只是没有影片中表现的那样夸张。

那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这就要说到大脑中的“时钟”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脑的计时能力分成三个“域”:一端是生理节奏“域”,控制24小时周期内的睡眠和清醒等;另一端是毫秒计时“域”,负责计算精细的运动任务;中间部分,被称作间隔计时“域”,这是我们可以感知时间流失的系统区域。

神经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人脑的计时原理,也研究了那些时间感知因疾病或脑损伤而失真的病人。结果发现,间隔计时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被称作“巧合检波”的模式。简单来说“间隔计时系统”就是大脑中某一区域的神经元负责我们的运动、注意、记忆等活动,它们产生的脑电波被检波识别,便整合成时间流失量的估量值。因此,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和脑波产生便对这种评估能力产生了影响。这也可以解释一些我们现实中的现象。如我们已经知道服用精神类药物、发热等情况必然会对人的神经传递有所影响,某些吸毒者很可能因此影响到多巴胺系统的释放程度从而产生时间感知障碍。还有一些情况,如深度睡眠时大脑所产生的脑波与清醒时比会缓慢一些,因此,有时候我们猛然醒来如果没有外界参照物的提示,很大程度上无法准确评估时间。

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清“差时”的真相。

□蓝枫(天津 心理咨询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