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分类: 新知茶座 |
御宅族膳食指南
我算不上是御宅族。过去几十年里,可以算得上“宅”的时间大概只有准备GRE考试的那几个月。那时候,研究生课程差不多快上完了,又还没有正式开始做实验,所以除了去食堂打饭和偶尔上上课,基本上就“宅”在宿舍里背单词做题。桌子前坐累了就躺在床上,床上躺累了就坐到桌子前。每天的人生乐趣只剩下吃饭———虽然大家都习惯于讽刺学校的食堂,不过“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有十来个食堂,“总有一款适合我”———而且当时楼下那两个就不错,也就用不着走远。为了犒劳自己,我还会吃一点零食。
几个月之后,考试终于结束。成绩没提高多少,体重倒增加了许多———从110斤猛增至140斤左右。从此,我对“学习刻苦”与“骨瘦如柴”之间的因果关系充满了怀疑。
若干年后,再从学术角度来关注这个问题,我才发现这种“增肥”是一个必然结果。“宅”下来之后能量的消耗大大减少,却还增加了一些零食,增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刻苦学习”和“骨瘦如柴”之间倒真的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言归正传。对于饮食健康来说,存在两个互相制约的因素:热量和营养成分。热量对于体重有直接的影响,体重过大伴随着许多慢性病的高风险。控制热量摄入是控制体重的根本,而减少食物量是控制热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却不能因此减少。无论是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等“宏观营养成分”,还是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成分,都牵扯到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保持正常免疫力等效用,不可或缺。因此,简单地节食或许可以减肥,但未必有利健康。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导致了“合理食谱”的需求———由此养活了一个叫做“营养师”的行业。
对于御宅族来说,这二者的矛盾就更加尖锐。与普通人相比,宅人的热量消耗要低不少,为了保持热量平衡只能吃得少一些。但是人体系统中食欲和热量不是由同一部门管理的,互相之间也不怎么沟通。宅在家里,面对着近在咫尺的冰箱,要克制自己的食欲实在是很需要毅力。另外,减少了食物总量,也就使得微量营养成分的保障变得困难。如果我们故弄一下玄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话(对数学敬而远之的人可以直接跳过,丝毫不影响下面的阅读)就是:把对各种食物的需求量作为未知数,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构成一个系数矩阵,而人体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就构成一个不等式组的右边;与普通人相比,宅人的热量不等式右边的值要小许多,而其他的不变;这个不等式组中一个量的变化使得整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小了许多。
为了满足人体的营养均衡———这包括热量适当而且成分合理,御宅族可以考虑以下的这些原则:
●避免或者少吃热量高但是微量营养成分低的食物,比如面包、蛋糕、馒头、饼干、油炸食品等等,即使米饭也可以少吃;
●尽量不吃零食和含糖饮料,为了解馋也只吃水果;
●每天吃适量优质蛋白,比如牛奶、瘦肉(鸡、鱼肉更好)、鸡蛋、豆制品等,使用植物油炒菜,避免动物油;
●用高纤维的营养麦片加牛奶(或者豆奶)做早餐,中午晚饭以热量低但是饱足感强的食物为主,比如粗粮、蔬菜等。
●再提供一个偏方:找几张电影《瘦身男女》的海报贴在冰箱门上。如果不想在身材上与片中的刘德华、郑秀文也有相似性的话,你得抵抗住许多诱惑。
□云无心(美国 食品工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