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4个汉字折腾媒体

(2009-09-02 10:26:03)
标签:

it

分类: 新知茶座

44个汉字折腾媒体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新京报

 

教育部语信司在最近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对44个印刷汉字字形进行了“微调”。舆论大都对此持负面的态度。尽管在电脑时代,汉字的字形究竟应该怎么写,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慢慢淡漠了,然而一旦进入到意见层面,“字应该怎么写”却立即变成了不可轻越的雷池。

 

大多数人担扰少数专家的“折腾”是劳民伤财的举动。这首先体现在必须让人重新接受“正字”的观念,如此便混淆了人们头脑中一直以来的正误观念。检讨了一下此次微调的字形,上述的担扰大约是多余的。笔者回忆了一下有关汉字在自己学习经历中的“正体”标准,发觉完全是模糊的,关于“条”的最后一笔究竟是捺还是点,完全记不起当年的习字卡片或《新华字典》是怎样标写的,这对汉字的认知基本不产生任何影响。在汉字的使用环境中,我们对每一个字的日常认知,更像是一种“完形认知”,就像对一个人面貌特征的认知一样,我们只是对面孔记个囫囵。

 

其次,很多人担扰字体的改变,会影响将来电脑对字体的识别。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但这种情况大概最可能出现在对图片字体的光学扫描和手写识别当中。对日常电脑使用的字体的影响非常有限,这是因为字形的改变基本不会对汉字的电脑编码产生影响。例如我国的汉字国标码和国际unicode编码,每一个汉字都指定了特定码位,这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打个比方说,在微软Word软件中使用不同的字体,但不同字体所对应的汉字编码都是一致的。44个字形的微调,会给字体设计者增加一些小麻烦———所以,更应该听听那些与印刷出版有关的字体设计企业对此次调整究竟有何感受。

 

总体上来讲,即便44个汉字的微调最终实施,影响微乎其微,大可不必紧张。不过,下一个问题值得关注:何必去做这样一件并不会引起太大改变的事情,而引来满城风雨呢?专家对这次微调确定的原则是“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这几句原则互相之间就不能完全统一。从汉字结构的传统来看,把“亲、杂、茶”下面左右两笔由游离改为附笔,回归了其部件从“木”的原貌,“毂”字内加一横也是改正了原来的简化错误;但是“巽”上部是两个“巳”,从《周易》一直沿用下来,现在为了照顾宋体风格辄改,何不爽快承认“木”在字下的游离笔划也是汉字字体书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而“敝”字归为字上部件,改竖钩为竖,那“敝”字本身这一钩要不要也抹去,否则怎么叫“统一”?这个征求意见稿中,专家的规则前后龃龉、挂一漏万之处甚多。

 

汉字难改,到了敲键盘的时代还要不要改,怎么改……既然是征求意见,这些更多的问题不妨集思广益,多征求意见,避免少数专家还是像一千多年前“吾辈数人定则定矣”式地闭门造车。

 

□王晓熊(上海 语言学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