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拇姬
拇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61,024
  • 关注人气:1,7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海湖会完全消失吗?

(2009-07-30 18:44:35)
标签:

it

分类: 封面故事

截流取水,湖面一度快速下降 环境治理,水量渐呈恢复之势
青海湖,你还好吗?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新京报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res/1/20090726/41151248539283482.gif  
(2004年青海湖的卫星图片,它可能变成一个高原湖群。图/NASA)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赛事环绕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关于它的生死存亡问题,也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从2000年起,青海湖有过加速萎缩的记录。青海湖“身体状况”如何?“环青海湖”还能环多久?记者借这个话题,和专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国湖泊的保护问题。

 

1 青海湖也有危险

 

青海湖的形成过程很有趣。距今20万-200万年前,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因此,它一度是个“外流湖”。距今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内流湖。此后,由于水量蒸发,它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多平方千米,估计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千米,最宽处约62千米,最大水深38米。

 

据文献记载,自1908年以后的95年中,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多平方千米。又据青海水利部门测量数据,青海湖自1959年以来,平均水位每年下降12厘米,湖平面降低了3.5米。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以这样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造成这一情况因素主要有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特别是在青海湖周边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据统计,由于水源补给河流大量减少,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入湖水量因此减少了60%。

 

2 湖泊早晚都会“死”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于革表示,湖泊和人一样,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湖泊萎缩是很正常的现象,所有湖泊都没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湖泊的“死因”主要有三种。首先是生物原因:湖泊中会生很多动植物,如果水量一定的话,需要吸取水分的动植物量的增加肯定会减少水量。同时,动植物的尸体也会造成湖底沉积,像红树林这样的植物也会吸附从河流来的泥沙,总体作用会造成湖泊变成沼泽,最后消失;其次是机械原因:从上游河流冲来的泥沙会逐渐沉积在湖底,把湖泊填满;再就是化学原因:水流会从流经的岩石中溶解盐分,如果流入的水量(泾流量)小于蒸发的水量,那么湖水中盐的浓度会越来越大,最终湖水干涸,湖区变成巨大的盐壳。

 

湖泊的生与死往往非常快速。比如冰川的融化会迅速形成冰川湖;海水暴涨之后会在陆地上形成潟湖;我们记忆很深的是因为山体滑坡阻塞河水形成的“堰塞湖”,这种现象在汶川大地震后曾经多次出现。而这些湖泊往往会很快被蒸发干,或者阻塞物消失之后湖水流失,或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3 人为保护有必要

 

那么,既然湖泊早晚要“死亡”,我们是不是应当“坐视不管”呢?于革表示,虽然湖泊总有消亡的一天,但如果湖泊在人类的时间尺度内迅速消亡,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湿地国际”的工作人员许强表示,湖泊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地区经济、气候都有着重要意义,比如青海湖,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更需要加强保护。

 

从大的时间尺度上来说,青海湖确实是在缩小。但于革认为从近30年来看,青海湖缩小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虽然青海湖的水源有被人为截流的现象,但同时近年降水也有增加,青海湖的水量还有所回升。据2008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青海湖面积已达到4317平方千米,比2004年增大了132平方千米;水位也较2004年上升近50厘米。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永年表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青海湖附近大量开垦土地,青海湖缩小与此有很大关系。2000年左右青海湖水面加速下降确实是事实。但是后来国家推行了退耕还草的政策,青海湖周边的生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上游修坝截流的现象有所减少,再加上近年来降雨量上升,从2005年开始,青海湖的水面正在逐步上升。

 

4 淡水湖最怕“臭”

 

那么,我国的淡水湖情况如何呢?

 

于革表示,我国的淡水湖大都处在人口密集区,边界已经非常固定了。现在我国对淡水湖的政策是严格保护。比如,江西省就针对我国目前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严格禁止任何因湖造地的行为。而以前的中国第一大湖洞庭湖因为1949年以后的围湖造田曾经缩小得很快,不过现在的情况比较稳定。

 

除了把湖面围绕保护起来这些机械性的保护措施,现在更重要的是改善淡水湖泊的生态环境。比如昆明的滇池,上世纪80年代因为在湖边修建磷肥厂而严重污染了环境。近年来在湖边种草,通过生态的方式净化水质。

 

对于我国来说,因为东部的降水量有保证,所以东部的湖泊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问题,比如太湖的蓝藻爆发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这样的湖泊来说,现在的整治重点工作就是通过生态方法来净化水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控制和沼泽地的保持,让湿地环境形成生态平衡,以保持比较清洁的水质。

 

在西部,比如在新疆和西藏,保护湖泊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持水量。由于很多湖泊的水量来源都是雪山融水,所以需要做好规划,不然这些地区的很多湖泊都会面临干涸的危险。
 
 
■ 链接
田园将芜“湖”不归


●梁山泊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借以和官兵对抗的“八百里梁山泊”在哪里?

 

从史料来看,这里应当处在山东西南部,和江苏、安徽交界的地方。但是,现在这里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一处足以供山大王们和官兵“捉迷藏”的大湖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

 

800多年过去了,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积,于是梁山周围湖泊变成了耕地。目前东平县的东平湖是“八百里梁山泊”遗存水域,常年水面只有124.3平方千米。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res/1/20090726/34541248539283467.gif

(干涸的罗布泊已经无法再承载“沙漠之舟”了。图/CFP)

 

●罗布泊

罗布泊是一个著名的“死湖”。

 

它原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咸水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巨大的湖泊。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因河流改道湖泊多次变迁。

 

公元330年以前,这里的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东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新知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刘铮

本专题感谢:

于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许强(“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

王永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