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冰川时代”挑骨头

标签:
it |
分类: 封面故事 |
猛犸不能算是“小不点”,翼龙飞行追逐有难度
搞笑动画也扯“科学淡”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新京报
http://www.search4dinosaurs.com/rm_sarcosuchus.jpg
(古生物学家推测,影片中的终极BOSS似鳄龙其实是食鱼的。图为西班牙艺术家Raul
Martin绘制的似鳄龙大战帝鳄场景复原图。
虽说《冰川时代3》中的很多设定是有科学依据的,但作为一个娱乐产品,其中也不乏扯淡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和专家一起,看一看这部电影中有哪些地方是符合科学的,哪些地方比较扯吧。
1 时代
冰川设定很靠谱
咱们说了半天《冰川时代3》这部电影,那么什么是“冰川时代”呢?
北京大学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孙元林说,“冰川时代”在中国的科学术语中叫“冰川期”,它指的是一个相当长时间段内的地球表面和大气的变冷过程,它造成极地和大陆的冰盖、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现象。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在高寒地区会由雪再结晶而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重力等因素使冰川冰流动。只要两极还覆盖着广阔的冰盖,就应当算处在“冰川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的时代还应当算是“冰川时代”。
一般意义上的“冰川时代”,指的是我们这个“冰川期”寒冷的顶点,大约发生在2万年到1万多年前,学术上叫“末次冰期”。孙元林说,在那时,北美的冰盖一直延伸到五大湖区,而现在冰盖只在加拿大的极地区存在。为了避免混淆,现在学术上把大的冰川期叫做“冷期”,在中间最冷的时候叫“冰期”,比较暖和的时候叫“间冰期”。现在我们正处在“间冰期”。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正在向着又一个冰期前进,地球将会再次变冷。当然,这种变冷的趋势比起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速度要慢得多。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有“非冰期”,比如在恐龙生活的年代,地球的两极很可能没有冰盖。
即使有冰盖,也并非是像现在南极点那样全部是冰,可能会有苔原之类的有植被地带间杂其中,可以养育很多大型动物。《冰川时代》中出现的大多数哺乳动物确实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在北美洲。其中包括异节目的懒兽、犰狳、食蚁兽,食肉目的剑齿虎,长鼻目的猛犸,有蹄类的雷兽、貘、奇角鹿、野牛等等。当然,它们是否能“济济一堂”还很难说。不过,片中的奇怪动物居然大多都能找到出处,也说明了主创者的用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冰川时代1》中出现了人类。现在认为人类猎手在距今1.5万年到1万年前来到美洲,可能对距今2万年到1万年前的北美动物大灭绝负有责任。所以说,《冰川时代1》中动物救人类小孩的故事还是相当伪善的。在后面两集中,甩掉了人类这个“包袱”,故事就爽利多了。
2 体温
暴龙也能冰面走
在《冰川时代3》中,出现了暴龙在冰面上行走的镜头。这和我们一般的认识完全不同。那么,是否曾经有恐龙在寒冷地带生活过呢?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表示,恐龙很可能曾经在寒冷的地带生活过,因为南极和北极地区也曾经发现过恐龙化石。虽然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南极地区可能不像今天这么冷,但长达数月的极夜里一定也不会暖和。恐龙如何在极地寒冷中生存的问题,与“恐龙究竟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这个更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在寒冷的环境中,温血动物通过新陈代谢制造热量保持身体温暖;相反,冷血动物则通过从周边环境吸取热量温暖身体,比如蜥蜴爬在石头上晒太阳。美国罗德岛大学的法斯托夫斯基强调说,温血动物不一定比冷血动物更优越,温血动物耐力更持久,但冷血动物需要的食物要少得多。
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里奇在恐龙发掘中引以为豪的成果表明,一种名叫雷利诺龙(Leaellynasaura)的恐龙在漫长的极地冬季依然活跃,这种恐龙的眼睛超乎寻常的大,使它们在极地冬天漫长黑暗里能捕捉到更多的光。
http://i304.photobucket.com/albums/nn165/meron5658/01-h-Leaellynasaura.jpg
(雷利诺龙曾经出现在BBC著名的《与龙同行》之中。 )
暴龙主要生活在北美西部,耐寒能力肯定比不上两极的恐龙。不过,偶尔到冰天雪地里去一次没被冻死,也说得通。
3 育幼
冰窟难孵小暴龙
在《冰川时代3》中,我们看到暴龙妈妈把蛋放在寒冷的冰窟里,并且自己出去“溜达”。这种描写真实吗?
徐星说,有人认为暴龙会保护幼年个体,在卵孵化完之前也有守护巢的习性。不过它这么大的体重可能不会趴在蛋上孵卵。有人认为窃蛋龙会趴在蛋上孵卵。现在更多的学者认为它是守护自己卵的好母亲。
还有学者认为,暴龙的育儿方式可能和现生的鳄鱼类似。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虫馆工作人员乔轶伦表示,鳄鱼产卵后会在离水比较近的地方著一个简易的巢。在孵化期间,母鳄会在离巢不远的地方守护,但不会不停地看着,经常会外出觅食。它能够通过幼鳄在壳中的叫声预知它们出壳的时间,在它们出壳的时候会用嘴一条一条叼起它们,把它们分别送到水里。有趣的是,鳄鱼后代的性别是孵化时的温度决定的。拿美洲鳄作为例子,在28℃—30℃下,孵出来的小鳄鱼多是“女生”;30℃—32℃下,则雌雄各占一半;32℃—34℃下,孵出来的则多是“男生”了。有人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让恐龙只能孵化出单一性别的后代。
http://a.abcnews.com/images/Sports/rt_thailand_080514_ssh.jpg
(小鳄鱼的性别,由其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决定。 )
4 飞行
翼龙飞得不太好
《冰川时代3》是立体电影,其中立体感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翼龙大追逐”一段。在片中,“巴克”等人骑行的是“无齿翼龙”,它体重大约15千克,但是头部却有1.8米长,两翼开展约8.2米。而追逐他们的是风神翼龙,它的翼展至少有11米-15米,是史上最大的飞行动物。
http://image.dili360.com/news/swcq/hssj/2009/14_51707233_20090112092126.jpg
(风神翼龙看起来如同会飞的长颈鹿)
这场追逐异常激烈,两种翼龙在面对“溶岩瀑布”的时候会突然做垂直爬升,在峡谷中做急速“之”字型转弯。翼龙的飞行能力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人员邢立达表示,大型翼龙主要是靠高空气流和海面的上升气流进行滑翔,它的骨骼和肌肉并不能应付这么剧烈的机动动作,所以片中的描述太过夸张。
最后一个问题:在《冰川时代3》中,曾经在前两部中逞尽威风的猛犸象和剑齿虎到了恐龙世界完全成了矮子,除了打打中小型兽脚类食肉恐龙外毫无作为,这符合实际情况吗?
最大的猛犸体重可达10吨,而巨大的暴龙估计体重只有8吨左右,片中的大BOSS似鳄龙也差不多这个水平。虽然食肉动物一般能打倒比它重一倍的食草动物,但是猛犸象面对暴龙绝对不会像个小仔儿,还是有一定的还手之力的。如果有机会较量的话,两头同心协力的猛犸绝对可以击退一头暴龙。甲龙的体重和猛犸象相当,看上去还比它们低矮得多。不过,比起恐龙世界的巨无霸,体重达到80吨的腕龙来,猛犸确实有些单薄,而体重200千克的剑齿虎,在恐龙世界里确实像只小猫。这也没办法,恐龙生活的时代氧气比现在丰富得多,所以动物的个头也比现在大。
■链接
为情节,损科学
在《冰川时代3》中,有一个给人印象很深的镜头:“巴克”打掉了恐怖的似鳄龙大BOSS一颗牙齿,在后来的镜头中,我们看到这头龙缺了一颗牙。这是典型的“情节挂钩”(hook),但却有一个漏洞:恐龙的牙齿是终生更新的。徐星说,恐龙的老下齿下面有未发育成熟的新牙齿,老牙齿掉了之后,新牙齿会顶上来。当然,这样的结构还是有它的缺点的。恐龙的上下牙齿参差不齐,不能咬合在一起。
新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刘铮
本专题感谢:
孙元林(北京大学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徐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乔轶伦(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虫馆工作人员)
邢立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人员)
相关阅读:
《冰川世纪3》角色设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