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骨作文”难写吗?

(2009-06-29 16:41:38)
标签:

教育

分类: 新知茶座

“甲骨作文”难写吗?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新京报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res/1/20090627/53001246114184588.gif
一枚商王武丁时代的占卜用龟甲。占卜内容是预测战争的胜负。资料图片
 


今年高考作文终于翻出了一些新花样:多年前爆出一篇“古文”作文,随后便总有人跟风效法,如今已觉不新鲜,于是又出了一篇“古文字”作文。下至复习老师,上至古文字专家,都纷纷在媒体上发表了态度。但是据报道,最终这篇“奇文”只获得8分的定判,不禁让旁观者唏嘘。“古文字”作文弄巧反拙,一时吸引了过多的社会关注,判分老师在压力和困惑交迫之下,或许会给出不理性的裁决。然而,即便是在高考的评分标准里未说明不许使用古文字,实际上在当下使用古文字进行交际的可行性也不是很高。

首先从语言文字的符号本质说起。说起来语言的字音和文字的写法,都不是天生使然。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约定俗成”这四个字,讲的是一套社会规则,无论是说话还是写字,个人的标新立异,还是跳不开社会认同的圈圈。即便是新兴的“火星文”,也是在小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产物。脱离了社会,语言便成了死语言,文字便成了死文字。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西夏文、契丹文和女真文,都曾经辉煌一时,而现在早已成了“绝学”,除了少数学者,鲜有人知。汉字也是一样,虽然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还能说得上是一脉相承沿袭而来,但几千年的变化,时移世易,甲骨文便早已失去流通的可能。拿文字比作货币的话,甲骨文就好像是古人使用的贝壳,现代汉字就好比是纸币,繁体字呢像是第四套人民币,简体字呢像是第五套。目前至少简繁之间还能互相沟通,但纸币跟贝壳相比就是天壤之别,试问眼下的哪家银行还会收贝壳存款呢?古文字同古币一样,只保有收藏意义,而没有流通价值。

再者古文字本身特点来讲也不可能适用于现代需要。很多眼下的通行汉字,古文字里都没出现过,比如“尖”、“打”;有些字古今用法不同,比如“不”,古文字里实际是相当于现在的“否”;有些字在古文字里字形多变,比如“牢”,这宝盖下的“牛”,换成“羊”也得……也难怪在一篇作文里,那位考生不得不要变换多种字体。小小一篇高中生作文,就没有一种古文字体能全文表现,这不光是个人学力的问题,也是古文字实际运用的局限。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先生首创甲骨书法,但他题字有个习惯,从不生造字体,每字必有甲骨出处。现在的一些书法家方便之门越开越大,比如上海有位专写鸟虫书的书法家,其作品就大多是自出机杼。学者与艺术家之间自有分野,然而落实到专业角度,生造便又失去古文字的原来面貌。

很多专家提到学习古文字的意义时,都会罗列出一串:比如说了解汉字发展规律、解读古代文献、提供文物考古的新资料、研究古代汉语等等,但没有一家是为了将来推行复活古文字的。如果说恢复繁体字的想法,实施起来有些劳民伤财的话,那复活古文字,无疑是痴人说梦。用古文字来写高考作文,可以留做志怪谈资,其余颇不足为训,奉劝后来者切勿走在高考这根独木桥上,拿“身家性命”开玩笑啊。

□王晓熊(上海 语言学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