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基断层破碎带的处理三则
(2017-11-26 17:13: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水电地质 |
坝基断层破碎带的处理三则
在福建省建坝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如何处理断层破碎带问题。简介三则如下。
之一: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和溶洞的处理
(一)断层及其破碎带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其中的一、二种或综合处理。
1、开挖清除破碎的岩块,称清除法;
2、开挖清除破碎岩块后回填混凝土,称置换法,一般要求断层开挖的深度要达到宽度的2倍;
3、混凝土塞:开挖清除破碎岩块后,要求开挖的宽度达到断层宽度的1.5或2倍;或为1/4、1/10坝底宽。然后按照铺设地樑的要求,浇上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做成一个混凝土斜塞或平塞,以承担或传递应力和变形。
(二)软弱夹层处理
挖除后回填混凝土;
坝踵混凝土齿墙;
夹层设混凝土塞;
坝趾设混凝土深齿墙;
坝趾下游侧设混凝土抗滑桩;
坝趾下游岩体设预应力锚索。
之二:混凝土拱坝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处理
(一) 坝基和拱座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应根据其所在部位、产状、宽度、断层组成物质以及有关试验资料,分析研究其对坝体和地基的应力、变形、稳定和渗漏的影响,并结合施工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专门处理。
(二)选择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处理方案时,宜将坝体与岩基一起研究。
(三)对倾角较陡的断层破碎带,应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高坝的处理方案应根据坝高、断层部位、产状、性质和规模等,通过相应的计算或模型试验进行论证;中、低坝可参照其他工程的经验,综合研究后确定。
(四)对倾角较平缓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应根据其埋藏深浅和力学参数以及对坝体应力、坝基变形和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专门的处理设计(即钢筋混凝土塞,亦称为地樑),或按规定确定处理方法。
(五) 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有可能成为坝基渗漏通道时,应根据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的具体情况、作用水头、库水侵蚀性等因素,进行专门的防渗处理(如高压冲洗置换处理、防渗的井式混凝土塞等)。
(六)两岸拱座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层间错动等软弱结构面,如影响拱座稳定安全时,必须对两岸拱座基岩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加抗滑键、传力墙和高压固结灌浆等)。对一、二级拱坝或高坝工程的处理方案,应通过有限元分析或模型试验论证。
(七)两岸岩体内的顺坡向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或软弱夹层,受到库水、地下水、泄洪雾化及泄洪水流冲刷等反复作用后,会引发岩体滑坍而危及大坝或其他建筑物的安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之三:断层混凝土塞深度及应力的分析(摘自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周述椿)
至于涉及对水工建筑物整体稳定及应力有重大影响的断层破碎带,则另当别论,需进行专门研究。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摘要:岩石地基上的水工建筑物,常遇到基岩中分布的断层,需做混凝土塞处理。整梁顶承托的坝基荷载,计算十分繁琐。而且由于混凝土塞系与坝基联成一体,分开计算误差很大。因此本文系将坝体与混凝土塞视为一体,并与基岩及断层一起按整体计算。计算简图见附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