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象的比喻

(2024-06-12 08:34:14)
标签:

适度最好

中庸哲学

分类: 导师的工作及研究

项目进展不顺利,最近比较郁闷,但还是想动员学生再坚持一下,就给学生说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干这个项目有点儿像我写书,我在这个领域奋斗了30多年,已经写了20多本著作,其实多一本少一本无关紧要,但为了培养学生,就接受了出版社的约稿(应该感谢对方的慕名约稿)。我是第一作者、Z是第二作者、L是参编;要求8个月写完,我们几个作者奋斗加班加点勉强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撰写工作,对方相当于出版社编辑,一审不通过,我们认真修改;二审不通过我们认真修改;三审不通过第二作者因疫情拖了到第4年就不想修改了,我多次动员加发津贴补助,勉强修改完成了三审稿;四审不通过,因时间已经拖到第6年,第二作者因故不能参与修改了,而且没有津贴补助了,我将参编升为第三作者,但因其水平和积极性有限,勉强修改了大部分要求修改的内容;五审不通过就连第一作者都崩溃了。

第一作者就想出本书顺便培养一下第二及第三作者,而出版社想以此书获国家出版奖,要求质量非常、非常高(哪怕是已经出版到第3版的书,只要静下心来读就能发现不足,修改是永无止境的,而且时间久了,原来先进的内容也变得普通了。),最后大家都不欢而散。

解决方案:先出版此书,实际使用一下,过几年再出第二版,有时第二版或第三版能获国家出版奖就非常好了,要求第一版就获国家出版奖不太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