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能力
(2021-07-09 10:33:08)
标签:
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 |
分类: 导师的工作及研究 |
这两天,我在录入今年招收的博士生名单到我自己的数据库中时发现,学院教师在职读博的X已经超期了,但在我印象中他已经发了两篇SCI论文和1篇核心期刊论文,都引起我的关注了,应该能毕业啊,让人意外。
后来我在网上数据库和与他本人核实,确实是发了那些论文,我的记忆力还是不错的,也确实是超期放弃了。
别人博士毕不了业,是因为没发够论文啊,没明白他是为什么,打破了我的认知,可能是没有时间写大的学位论文,或者小论文不足以支撑大的学位论文(因系统性不够等),也可能是小论文录用晚了。
由此我思考,我们学科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我认为以下5种能力特别重要:
编程能力、总结能力(写论文、著作、报告、报奖等)、教学能力、凝聚研究生的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
不具备以上能力的博士生要慎重选择当我们学科的大学教师。
我们每个聘期都有一定量的发表论文任务,大概一年得发表1篇较好的论文,所以,没有总结和写作能力是寸步难行的,而我们学科要写论文,没有编程能力不行,创新思想需要验证,我们工科不能纯靠数学推导来证明,现场实验又特别费钱,不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不会实施,所以,计算机仿真验证是优选,这就需要强大的编程能力,需要自己能独立地在2个月内编写出500行左右的运行结果正确的程序。大学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肯定不行啊,这是主业,我们是研究和教学并重的大学,而且现在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现在博士毕业就可指导硕士研究生,所以,没有良好的凝聚研究生的能力,要么没有学生报考,要么管不住学生。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不能平均1年发1篇论文的博士生不适合来我院(过去3年,我们学院教师平均每人每年发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2篇,研究生导师平均每人每年发2.4篇),在我看来,这些学生也不适合读博士。
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这其实最难),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错了,大家都难受。
最近我们在修改项目答辩PPT,已经修改了3遍,在同行专家帮助审核时被批得一无是处,院士建议我们要修改8遍,可能我们只能坚持修改6遍,这就是差距,成功都是耐压细致打磨后取得的,你坚持不住,失败的可能性就大。
多听听大家从不同角度的看法,70%的意见都是参考价值的,但有时想做到最好,最后修改时增加了一个错别字(比如第7稿时值95分,想达到99分,修改第8稿时,增加了一个错别字,就可能变成89分了,越到最后越不想看那个稿子了),就全盘皆输,所以理论上在短时间内也不是修改的遍数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