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的本科生第2篇SCI论文录用了
(2021-02-08 09:18:18)
标签:
本科生牛逆天 |
分类: 导师的工作及研究 |
今天早上跑步回来,用手机看邮箱,发现一封新邮件,打开一看,是好消息,我指导的本科生MBX撰写的第2篇论文被Ocean Engineering(简称OE)录用了,这个期刊是航海领域Top1期刊,本科生能在这个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是不容易的。从选题开始研究到录用刚好5个月(从研究到投稿1.5个月)。
去年因疫情,我给本科生上网课时发现了MBX,人聪明还努力,悟性高还信任老师,这4个特质让他脱颖而出,指导他写的第1篇SCI论文发表是理所当然的,然后我再加把火,征求他本人的意见,虽然课程结束了,他也不跟我读研究生,但我就是惜才,愿意继续指导他开展研究,他很高兴地接受了,然后利用暑假,按我指导的选题和提供的基础程序,奋战了1个多月,在开学后将论文初稿提交给我,我们一起修改了几遍以后,投到OE上,经过两轮的修改,今天终于录用了。
在做研究及论文的不断修改过程中,学生的学术能力大幅度提升。
我鼓励他,结合航海实践,做好研究,争取写第3篇。他在家里正在调试程序,遇到瓶颈了,受到这个好消息的激励,相信他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个程序问题。
他接下来的半年要跟我做本科的毕业设计,我们共同努力,应该还能写出2篇论文,这样,本科生都比95%的研究生强了。
一般地说,科研创新的成功除了有一定的智力和悟性以外需要3个基本要素:(1)思路(主意),导师可以给,也可从导师或师兄弟的论著中自己体会;
(2)技术平台或实验室的基础程序,导师也可以给;
(3)执行力(靠自己,每年2400小时以上才有效果)。
MBX的执行力是超强的,可以达到A+,我的较好研究生的执行力能达到A,多数能达到B-就不错了。比如写出一篇英文的论文,从选题到开展研究再到分析总结并写好,导师提供基础程序的能在2个月内完成,没提供基础程序的能在3个月内完成,且完成质量优秀,就是A+,时间相同,但质量为良好的是A,质量是中等的是A-,质量是合格的B+,然后时间上每增加一个月,降一档。
MBX被我评价为天才,但也不能骄傲,上面还有绝世奇才、妖孽和天圣资质3个层次,要继续努力。天生资质好加上努力就是天才;天生资质好加上持之以恒地努力就是绝世奇才;再加上气运好就是妖孽了;如果气运是大气运就是天圣资质了。
今天是好消息不断啊,我的博士生投的控制领域Top1期刊刚刚给出了小修的建议,认真修改,应该能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