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相爱的人心灵感应
(2008-07-25 13:50:16)
标签:
《爱我》杂志心灵感应心理情感时尚 |
分类: 主编办公室 |
5月12日,地震发生的那天,我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14点30分左右,我拨通了远在老家四川的哥哥的手机,电话响了很久,他都没有接。放下电话,正在纳闷他为什么不接我电话的时候,感觉一阵眩晕。整个人随着椅子桌子南北晃动。后来我才知道,我给哥哥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冲向楼下,匆忙中没来得及带上手机。地震从四川传递到北京的那几分钟里,我的电话正处于对方未应答状态。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灵感应。
随后的日子里,我跟全国人民一样,每天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新闻,流着眼泪关注灾情。在电视里曾看见这样一个镜头,一名被困长达十多天的矿工获救了,她的妻子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一直相信他还活着,10多年的夫妻了,如果他已经死了,我一定会有感觉。这应该也是人们常说的心灵感应。
可能人的意识是有形的,存在于无形的空间中,当两个相同的意识重叠的时候,就出现了心灵感应。我们这期的特别策划“你相信心灵感应吗”,从心理学的角度,呈现了这个目前尚未被人类完全把握的概念:“人们的信息能量,辐射到宇宙中,不受空间的限制,形成不同的频率与共振,与之能量场相对应的人,就比较容易接受到这种信息。生活中会发生很多这种跨越时空的信息传递现象,就是因为一方散发的信息频率,被与之相对的人接收到了。”
与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期相比,我们的国力增强了,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更看到对生命的尊重。更为可喜的是,一个对国人来说还相对陌生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灾后不但要重视家园的重建,我们更要重视心理的重建。于是,大批的心理专家组织起来,去到灾区一线,以科学的方式,对民众进行心理援助。本期的特别报道“心理救援在行动”记录了几位心理专家的亲身体验。
《爱我》是一本关注女性心理的刊物,我们与很多心理机构和心理咨询师有着密切的合作。5月30日,我们的记者在上海采访了从灾区回来的心理专家。与专家的交流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性和心理准备,是不宜进入灾区工作的,那样不但帮不到心灵受伤的人们,还会把自己也带进去;而就算是足够理性专业的专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他自身也需要进行充电和修整。
一个电话,一次帮助,并不能带领心灵受伤的人们走出阴影。这是一件需要我们长期去做的事情。好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机构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我们每一个普通的民众,也需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在生活中,给这些劫后余生的生命更多的关爱。

加载中…